7大春季養生妙方 讓女人更健康
葆養陽氣
中醫養生學認為“春三月, 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人體應該順應這種氣候的變化, 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 尤其應注意葆養陽氣。
以衣著為例, 上半身為陽, 下半身為陰。 春夏之際, 宜先減下衣, 後減上衣;
以飲食為例, 可適當吃些蔥、薑、蒜、韭菜等, 不僅能驅散風寒, 還有助於激發體內的生髮活動;
以藥物補養為例, 氣為陽, 血為陰, 春季宜服益氣升清之品, 如補中益氣丸;
以運動為例, 動為陽, 靜為陰, 春季宜適度增加運動量, 但不要大汗, 以免耗傷陽氣。
衣要多捂
我國有句古老的生活諺語“春捂秋凍”。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剛步入春季, 切忌過早地脫棉卸衣, 衣物的穿著應隨氣候的變化而隨時增減。 否則風寒之氣便會乘虛而入, 導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等。 春季氣候既非大寒, 又非大熱, 以風為主。
食宜甘平
春季陽氣升發, 人體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 中醫有“肝旺於春”之說。 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胃, 所以, 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症。 慢性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頻繁發作。
因此, 春季養生就要注意這一生理特點, 在飲食上宜“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營造春色
居住環境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 古代養生家早就認識到這一點。 春季天氣轉暖, 自然界充滿著勃勃生機。 此時人們應該抓緊時機, 多在陽光充足、綠地覆蓋率較高的地域活動。 春天溫暖的陽光可殺滅細菌、病毒, 預防骨質疏鬆;綠地能調節氣溫、濕度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並起到防風、降塵、殺菌、降低噪音及緩解神經緊張的作用,
此時人們可以通過營造適宜居處的小環境來改善其生活的大環境。 如種植花卉草木、養金魚水草, 不僅可以怡情養性, 還可保護健康;同時應勤開門窗, 加強空氣流通, 盡可能維持室內外氣溫的平衡, 減少強烈的溫差對人們的不利影響。
加強運動
俗話說:“一年之際在於春。 ”春季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好時節。 因為在寒冷的冬季, 人們裹著厚實的棉衣, 體溫調節中樞和臟腑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再加之活動的減少, 肌肉和韌帶缺乏鍛煉, 人們容易感到疲乏。 風和日麗的春季, 最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 吸收自然界的精華, 充養臟腑, 化生精血。 這時, 人們應根據自己的體力和愛好來選擇運動項目。 如果是為了防止各器官系統機能過早衰退, 改善心肺功能及代謝功能, 可選擇慢跑、登山、爬樓梯、騎自行車等耐力性強的項目;如果是為了放鬆精神、消除疲勞, 可選擇動作柔和、有節奏的項目, 如散步、氣功、太極拳、自我保健按摩等。
需要提醒的是, 春季天氣冷暖變化較快, 晨煉時, 衣服不能穿得太少;運動時不宜大汗, 以微汗為好;一些體質虛弱或缺乏鍛煉習慣的老年人, 運動量要循序漸進, 以免發生運動創傷或其它疾病;另外, 春季也是各類病菌繁殖生長的旺盛期, 參加戶外運動, 應注意衛生保健, 避免不潔的環境場所。
調暢情志
為何春季容易生病?從自然界角度來講, 一方面春天氣候溫差大而多變, 另一方面大自然萬物復蘇, 進入生長的季節, 人的神經、血管、內分泌及各組織器官的功能, 都將進行適應性的調整, 以恢復與自然界的平衡。 對於適應性較差的人, 就容易產生情緒抑鬱、心情不暢的狀況, 出現中醫所說“肝氣鬱結, 肝陽上亢, 肝風內動”病症。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就是容易出現消化道潰瘍和出血的發作,慢性肝病患者容易出現肝功能異常尤其是穀丙轉氨酶升高,精神病和抑鬱症患者易復發,高血壓、中風患者也易發病。
雖然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其多種因素,但是情志波動也是一個誘發因素,尤其在春天。所以,春季調節情志十分重要。克服情志波動的最好方法在於增加休閒活動,如可以進行植樹、養花、彈琴、下棋、書畫、釣魚或短途旅遊等活動,努力做到心情舒暢、人際關係融洽。
注意防風
自然氣候的變化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氣候變化大而迅速是春天的特點之一。春季的氣候像自然界的風一樣“善行而數變”,如同孩兒的臉,一天能夠變幾變。尤其是早春“風寒”的入侵,只要稍不留神,體虛者就極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就是說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主要與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有關。因此,扶“正”和祛“邪”是預防疾病的關鍵所在。
春季每天應該早起,到住地綠化多的地方或公園去,在大樹下呼吸新鮮氧氣,這對鼻粘膜、肺的健康十分有利;還可做“吹笛”樣的呼吸鍛煉,不斷提高肺活量;同時對鼻腔周圍皮膚進行按摩,提高鼻腔對“邪”氣的防禦能力。
對容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的體虛者,平時每天可用黃芪、白術、防風、大棗煎湯代茶;也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蜂蜜、人參、太子參、黃芪、山藥、黃精、銀耳等扶“正氣”的藥物或食品,這對增強體質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春季應注意保暖,注意勞逸結合,外出時要帶好雨具;老人與兒童避免到人多、空氣渾濁的地方去。一旦患病,尤其是老人與小孩,切忌自己濫用抗生素,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肝風內動”病症。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就是容易出現消化道潰瘍和出血的發作,慢性肝病患者容易出現肝功能異常尤其是穀丙轉氨酶升高,精神病和抑鬱症患者易復發,高血壓、中風患者也易發病。雖然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其多種因素,但是情志波動也是一個誘發因素,尤其在春天。所以,春季調節情志十分重要。克服情志波動的最好方法在於增加休閒活動,如可以進行植樹、養花、彈琴、下棋、書畫、釣魚或短途旅遊等活動,努力做到心情舒暢、人際關係融洽。
注意防風
自然氣候的變化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氣候變化大而迅速是春天的特點之一。春季的氣候像自然界的風一樣“善行而數變”,如同孩兒的臉,一天能夠變幾變。尤其是早春“風寒”的入侵,只要稍不留神,體虛者就極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就是說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主要與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有關。因此,扶“正”和祛“邪”是預防疾病的關鍵所在。
春季每天應該早起,到住地綠化多的地方或公園去,在大樹下呼吸新鮮氧氣,這對鼻粘膜、肺的健康十分有利;還可做“吹笛”樣的呼吸鍛煉,不斷提高肺活量;同時對鼻腔周圍皮膚進行按摩,提高鼻腔對“邪”氣的防禦能力。
對容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的體虛者,平時每天可用黃芪、白術、防風、大棗煎湯代茶;也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蜂蜜、人參、太子參、黃芪、山藥、黃精、銀耳等扶“正氣”的藥物或食品,這對增強體質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春季應注意保暖,注意勞逸結合,外出時要帶好雨具;老人與兒童避免到人多、空氣渾濁的地方去。一旦患病,尤其是老人與小孩,切忌自己濫用抗生素,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