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Tiān Kuí
【別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論》), 雷丸草(《外丹本草》), 夏無蹤(《植物名實圖考》), 小烏頭(《植物學大辭典》), 老鼠屎草(《江蘇植藥志》), 旱銅錢草(《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全草。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 高15~40釐米。 塊根灰黑色, 略呈紡錘形或橢圓形。 莖叢生, 纖細, 直立, 有分枝, 表面有白色細柔毛。 根生葉叢生, 有長柄;1回3出複葉, 小葉闊楔形, 再3裂, 裂片先端圓, 或有2~3小缺刻, 上面綠色, 下面紫色, 光滑無毛;小葉柄短, 有細柔毛;莖生葉與根生葉相似, 惟由下而上, 漸次變小。 花單生葉腋, 花柄果後伸長, 中部有細苞片2枚;花小,
本植物的塊根(天葵子)、種子(千年耗子屎種子)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林下、石隙、草叢等陰濕處。 分佈我國西南、華東、東北等地。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藥》:甘, 寒。
【功能主治】
消腫;解毒, 利水。 治瘰鬁, 疝氣, 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錢。 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