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走路足跟痛怎麼辦

走路足跟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 得了足跟痛我們走路就會特別疼, 從表面來看看不出什麼一樣來, 感覺跟正常的腳沒有什麼區別, 不會腫。 一般情況下風濕病人容易得足跟痛, 還有的是因為建模受傷導致。 總的來說得了足跟痛非常影響我們的生活, 中藥有了幾千年的歷史, 我們來看一下中醫如何治療足跟痛。

傳統中醫對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 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為“腳根頹”, 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 不得著也, 世俗呼為腳根頹。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 必須使用桂附膏。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 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 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 所異者, 法耳”、“膏藥能治病, 無殊湯藥, 用之得法, 其響立應”等說法。 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說:“今所用之膏藥, 古人謂之薄貼。 .... 治裡者, 或驅風寒,

或和氣血, 或消痰痞, 或壯筋骨, 其方甚靈, 藥亦隨病加減, 其膏宜重厚久貼。 ”

一、氣滯血瘀型: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 脈絡被阻, 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 且痛有定處, 疼痛拒按, 行走受限。

二、肝腎虧虛型: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 肝主筋、主藏血, 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 年老之體, 肝腎不足, 精血虧虛, 經脈失充, 則筋失所養, 骨失所主, 骨萎筋弛, 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隱痛、乏力, 疼痛喜按, 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氣血運行緩慢, 複感寒邪, 寒主凝滯、主收引, 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 疼痛拒按, 喜熱怕涼。

四 1)取烏梅200克, 加水濃煮30分鐘, 去梅, 加白醋100克。 待溫度適宜, 泡腳。

2)用肥豬肉, 酒適量。 肥豬肉切片, 蘸熱酒敷患處。

3)取複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 浸泡2--4小時, 然後煮沸15分鐘, 水汁備用, 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鐘, 先熏後洗, 1日2--3次, 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 調成膏狀, 備用。 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鐘, 擦乾後將藥膏敷於足跟, 外用布繃帶包紮。 晚上休息時, 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 每2天換藥1次。

中醫治療以治根為主,西藥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跟腱炎是嚴禁按摩的,按摩後炎症會擴散.建議用中醫的治療方法,採用中藥熬治的膏藥*足跟骨方世醫貼*,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貼於體表的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

上面是關於中醫怎樣治療足跟痛, 我們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來用藥, 同時得了足跟痛我們平時還要經常用溫水洗腳, 這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我們還可以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 鍛煉我們的足部, 使足部更加堅硬, 還有不要提太重的東西, 這樣會增加足部的重力。 這些都會足跟痛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