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芋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野芋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Yě Yù
【英文名】rhizome of Taro
【別名】老芋、野芋艿、野芋頭、紅芋荷、野芋荷、野山芋、土芝、麻芋子、石芋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 [Aum colocasia L.;C.esculentum(L.)Schott var. antipuorum (Schott)Hubbard et Rehd]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 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野芋, 濕生草本。 塊莖球形, 有多數鬚根;匍匐莖常從塊莖基部外, 伸, 長或短, 具小球莖。 葉基生, 葉柄肥厚, 直立, 長可達1.2m;葉片盾狀, 卵狀, 薄革質, 表面略發亮, 長達50cm以上, 先端較尖, 基部耳形, 2裂, 前裂片寬卵形, 銳尖, 後裂片卵形, 鈍, 全緣, 呈波狀。 花序柄比葉柄短;佛焰苞蒼黃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佈:我國分佈于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亦有栽培。
【化學成份】塊莖中含4個植物凝聚素(lectins), 還含多糖(polysaccharide), 包括:中性糖(neutral sugars), 如半乳糖(galactose), 甘露糖(mannose), 鼠李糖(rhamnose), 阿拉伯糖(arabinose)等, 還有約40%的陰離子糖, 如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 甘露糖醛酸(mannuronic acid)等。 從塊莖中還分得-20-二十四碳烯-1, 18-二醇(tetracos-20-en-1, 18-diol), 25-甲基三十烷酮(25-methyltriacontone), 10-二十八碳烯-1, 12-二醇(octacos-10-en-1, 12-diol), 三十五碳-1, 7-二烯-12醇(pentatriacone-1, 7-dien-12-en-1, 9, 11-triol), 二十九烷(nonacosane),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藥理作用】塊根可食;但因含草酸鈣, 故刺激性強, 煮熟即無。 據雲以此作食品看, 腎炎發病率高;莖能使甲狀腺腫大。
【性味】味辛;性寒;大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癰瘡腫毒;乳癰;頸淋巴結炎;痔瘡;疥癬;跌打損傷;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敷或磨汗塗。
【注意】本品有毒, 禁生服, 一般不作內服。 《本草經集注》:根殺人, 人不識而食之, 垂死者, 以土漿及糞汁飲之, 得活。
【附方】①治乳癰: 野芋頭和香糟搗敷。 (《綱目拾遺》)②治風熱痰毒(急性頸淋巴腺炎): 野芋根一個, 對稱切開, 用一塊(切面向內), 貼於患處, 布條紮緊,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醋磨, 敷蟲瘡疥癬。
2.《綱目拾遺》:葛祖遺方:合麻藥, 治跌打損傷, 痔瘺麻風, 敷腫毒, 止痛, 治瘡癬, 搗敷腫傷。
3. 江西《草藥手冊》:解毒, 止痛, 消腫。 治內外痔瘡, 小兒脫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