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掌血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英文名】Asiatic Toddalia Root, Root of Asiatic Toddalia
【別名】黃椒、三百棒、飛龍斬血、見血飛、黃大金根、血棒頭、飛見血。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飛龍掌血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oddalia asiatica (L.)Lam.[Paullinia asiatica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挖根, 洗淨, 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
龍飛掌血 木質蔓生藤本。 枝與分枝常有向下彎曲的皮刺;老枝褐色, 幼枝淡綠色或黃綠色, 常被有褐鏽色的短柔毛和白色圓形皮孔。
三出複葉互生;總葉柄長3-5cm;小葉無柄;小葉片革質, 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為長圓形, 長3.5-9cm, 寬1.5-3.5cm, 先端急尖或微尖而鈍頭, 基部楔形, 邊緣有細鈍鋸齒, 齒縫及葉片都有透明腺點, 兩面無毛。 花單性, 白色至淡黃色;萼片同花瓣均為4-5;雄花常排成腋生的圓錐狀聚傘花序, 雄蕊4-5, 花瓣長約3mm;雌花比雄花稍大, 不育雄蕊4-5, 長不及雌蕊的1/2, 子房上位, 近圓球形, 被毛, 3-5室, 每室有上下疊生的胚珠2顆。 核果近球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林、路旁、灌叢或疏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陝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 略彎曲, 長約30cm, 直徑0.5-4.0cm, 有的根頭部直徑可達8cm。 表面灰棕色至深黃棕色, 粗糙, 有細縱紋及稍凸起的白色類圓形或長橢圓形皮孔。 栓皮易脫落, 露出棕褐色或淺紅棕色的皮部。 質堅硬, 不易折斷, 斷面皮部與木部界線明顯, 木部淡黃色, 年輪顯著。 氣微, 味辛、苦, 有辛涼感。 根皮呈不規則長塊狀, 厚5-(根)外形10mm, 質堅硬, 不易折斷, 橫斷面及縱切面均顯顆粒狀, 黃棕色或棕褐色,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十列木栓細胞。 皮層寬外側有晶鞘纖維和石細胞群, 石細胞呈橢圓形、圓形或不規則長圓形, 壁厚, 胞腔明顯。 韌皮部散有較小的油室和晶鞘纖維束。 木質部導管呈類圓形, 直徑18-95μm, 多單列斷續放射狀排列;木纖維發達圍繞於導管;木射線寬1-4細胞。 本品薄壁鈣校晶或方晶, 直徑8-20μm。
【化學成份】根含白屈菜紅堿(chelerythrine), 二紅白屈菜紅堿(dihydrochelerythrine), 茵芋堿(skimmianine), 小檗堿(berberine)以及飛龍掌血默堿(toddalidimerine), 8-羥基二氫白屈菜紅堿(8-hydroxydihydrochelerythrine), 阿爾洛花椒醯胺(arnottianamide), 8-丙酮基-二氧白屈菜紅堿(8-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等生物鹼。 另含香豆精類去二羥基飛龍掌血內酯(toddaculin), 揮發油中含丁香油酚(eugenol), 香茅醇(citronellol), 飛龍掌血雙香豆精(toddasin)。 此外, 本品還含β-穀甾醇(β-sitosterol)和樹脂等。 根皮含苯並菲啶類生物鹼去-N-甲基白屈菜紅堿(des-N-methylchelerythrine),
【藥理作用】根、葉均含白屈菜紅堿, 為神經肌肉毒, 對心臟也有抑制作用。 對豚鼠小量可引起流產, 大量引起麻痹、死亡。 根可用於治療停經。
【毒性】對豚鼠小量可引起流產, 大量引起麻痹、死亡。
【鑒別】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g, 加乙醇20ml, 回流20min, 濾過, 濾液供以下試驗①取濾液2ml, 加7%鹽酸羥胺溶液3滴和10%氫氧化鈉乙醇溶液8滴, 置水浴上加熱至微沸, 放冷, 加稀鹽酸調至pH3-4, 加三氯化鐵乙醇溶液2滴, 溶液顯紅色。 (檢查內酯類)②取濾液5ml, 置瓷蒸發皿中, 蒸幹, 加醋酐1ml, 搖勻, 加硫酸2滴, 溶液顯紅色並轉為綠色。 (檢查內酯類)(2)取本品粗粉1g, 用濃氨溶液濕潤後, 加氯仿20ml, 回流20min, 放冷,
【性味】辛;微苦;性溫;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止血;解毒消腫。 主風濕痹痛;腰痛;胃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勞傷吐血;衄血;瘀滯崩漏;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浸酒, 或入散劑。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幹品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孕婦忌用。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散血破氣,治風濕筋骨疼痛,吐血不止。
2.《貴州民間藥物》:散瘀,解表。治傷風咳嗽,腹絞痛。
3.《廣西藥植名錄》:治眼紅腫、翳膜。
4.《四川常用中草藥》:治痛經,經閉,血塊,勞傷吐血,風濕麻木,筋骨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
鮮品搗敷;幹品研末撒或調敷。【注意】孕婦忌用。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散血破氣,治風濕筋骨疼痛,吐血不止。
2.《貴州民間藥物》:散瘀,解表。治傷風咳嗽,腹絞痛。
3.《廣西藥植名錄》:治眼紅腫、翳膜。
4.《四川常用中草藥》:治痛經,經閉,血塊,勞傷吐血,風濕麻木,筋骨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