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芋頭 健胃又消毒
芋頭又稱為芋艿、土芝, 是一種常見的糧菜兼用的食品。 我國古代, 每當稻穀欠收, 產生饑荒時, 官府就常用芋頭代替糧食, 賑濟災民, 因為芋頭不僅適應性強, 而且產量頗高。
芋頭不僅能充當糧食, 還能入藥治病。 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指出芋頭“辛, 平, 有毒”, 並且認為其具有“寬腸胃、充肌膚, 滑中”的功效;《滇南本草》說芋頭“味甘麻”。 說芋頭有毒, 是指生吃會有微弱的毒性, 熟的芋頭是沒有毒性的。 《食物本草》又說芋頭“療煩熱, 止渴, 令人肥白, 開胃, 通腸閉”, 可見芋頭不僅能夠開脾健胃, 除煩止渴, 還能夠使人胃腸通暢,
腸胃不好的人應該多吃一些芋頭, 這樣可以健脾消食, 促進消化吸收, 增強人體的營養。 因為芋頭入脾胃經, 可補益脾土, 增強脾胃消化功能。 脾是人體後天營養的輸送者, 是人的“後天之本”。 首先, 脾生血, 脾胃強健, 則人體氣血生化充足, 身強體健;其次,
除了食用, 外敷芋頭也能對健康有益。 芋頭具有消毒消腫的功能。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王屋山的隱士劉湯在家中看到一隻大黃蜂被蜘蛛網黏住, 無法脫身, 這時候大蜘蛛爬過去想要飽餐一頓, 不料想被黃蜂蜇了一下, 毒性發作, 蜘蛛身體膨脹起來, 奄奄一息。 誰知蜘蛛拼命地爬向屋外的芋艿田裡, 並咬破芋艿的梗, 然後將蜂蜇的傷口在芋艿梗處不斷擦拭,
芋頭不僅能消毒, 還能破瘀散結。 芋頭味辛, 辛味具有發散的功能, 對於疏通瘀血很有幫助。 當跌打損傷而出現局部瘀血腫塊時, 可取芋頭和生薑等量, 芋頭搗爛如泥, 生薑搗爛取汁液, 拌入芋泥中, 再加入適量麵粉, 攪成糊狀, 根據患處大小敷在患處, 每天更換一次, 效果顯著。 尤其要注意, 芋頭要去皮, 因為芋頭皮具有“收斂”、“封藏”之功, 對於瘀血的散去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