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多吃芋頭 健胃又消毒

 芋頭又稱為芋艿、土芝, 是一種常見的糧菜兼用的食品。 我國古代, 每當稻穀欠收, 產生饑荒時, 官府就常用芋頭代替糧食, 賑濟災民, 因為芋頭不僅適應性強, 而且產量頗高。

芋頭不僅能充當糧食, 還能入藥治病。 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指出芋頭“辛, 平, 有毒”, 並且認為其具有“寬腸胃、充肌膚, 滑中”的功效;《滇南本草》說芋頭“味甘麻”。 說芋頭有毒, 是指生吃會有微弱的毒性, 熟的芋頭是沒有毒性的。 《食物本草》又說芋頭“療煩熱, 止渴, 令人肥白, 開胃, 通腸閉”, 可見芋頭不僅能夠開脾健胃, 除煩止渴, 還能夠使人胃腸通暢,

肌膚美白。

腸胃不好的人應該多吃一些芋頭, 這樣可以健脾消食, 促進消化吸收, 增強人體的營養。 因為芋頭入脾胃經, 可補益脾土, 增強脾胃消化功能。 脾是人體後天營養的輸送者, 是人的“後天之本”。 首先, 脾生血, 脾胃強健, 則人體氣血生化充足, 身強體健;其次,

脾主升清, 胃主降濁, 如果脾胃虛弱, 會導致脾不升清, 胃不降濁, 人就會頭昏腦脹, 並且食欲不振、便秘, 而芋頭能夠刺激胃腸蠕動, 增加大便體積, 使人排便通暢, 擺脫便秘的困擾;最後, 脾主肉, 脾胃虛弱的人, 多是面黃肌瘦, 多吃芋頭, 消化吸收功能都會增強, 自然“令人肥白”。

除了食用, 外敷芋頭也能對健康有益。 芋頭具有消毒消腫的功能。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王屋山的隱士劉湯在家中看到一隻大黃蜂被蜘蛛網黏住, 無法脫身, 這時候大蜘蛛爬過去想要飽餐一頓, 不料想被黃蜂蜇了一下, 毒性發作, 蜘蛛身體膨脹起來, 奄奄一息。 誰知蜘蛛拼命地爬向屋外的芋艿田裡, 並咬破芋艿的梗, 然後將蜂蜇的傷口在芋艿梗處不斷擦拭,

不一會, 腫脹居然消失, 蜘蛛又“活力十足”了。 這就是關於芋艿可以治療蜂蜇的最早記錄。 其實, 不只是芋艿的梗, 芋頭本身也具有消毒的功能, 在民間, 如果有人被蜂蜇傷了, 最常見的辦法便是用芋艿梗或芋頭切片敷在患處, 效果堪稱神奇。

芋頭不僅能消毒, 還能破瘀散結。 芋頭味辛, 辛味具有發散的功能, 對於疏通瘀血很有幫助。 當跌打損傷而出現局部瘀血腫塊時, 可取芋頭和生薑等量, 芋頭搗爛如泥, 生薑搗爛取汁液, 拌入芋泥中, 再加入適量麵粉, 攪成糊狀, 根據患處大小敷在患處, 每天更換一次, 效果顯著。 尤其要注意, 芋頭要去皮, 因為芋頭皮具有“收斂”、“封藏”之功, 對於瘀血的散去不利,

而且最好取較新鮮的芋頭和生薑, 這樣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