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牛耳散血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Niú ěr Sàn Xuè Cǎo

【別名】散血草、歇壁蝴蝶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扭果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reptocarpus clarkeanus (Hemsl.) Hilliard et B. L. Burtt [Boeaclarkeana Hemsl.]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扭果苣苔 無莖多年生草本, 高7-14cm。 根莖粗短, 密生纖維狀鬚根。 葉基生;葉柄長0.5-6cm, 密被短伏毛;葉片革質。 卵形或寬卵形, 有時近圓形, 長2-7.5cm, 寬1.5-4cm, 先端鈍, 基部截形、心工寬楔形, 邊緣有鈍鋸齒, 兩面均具短糙伏毛。 上面綠色, 下面淡綠色。 花葶2-4條, 高7-14cm, 密被短糙伏毛;聚傘花序, 有花2-10朵;苞片卵形, 長約7mm;小苞片線形, 微小;花萼鐘形, 長約5mm, 5淺裂, 裂片近相等, 三角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 鐘狀筒形, 長約2.4cm, 外面被疏毛, 冠桅稍偏斜, 5裂, 裂片近相等;雄蕊4, 能育雄蕊2, 內藏, 花藥相連;子房細長, 被短毛。 蒴果線形, 長約3.8cm, 螺旋狀扭曲, 變無毛。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300-3000m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浙江、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血。 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浸酒。 外用:適量, 搗青;或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