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檢檢查是什么意思
活檢檢查是常見的醫學方法, 這種醫學方法分成宮頸活檢、胃竇活檢以及支氣管活檢等方法, 這些活檢的方法主要是提取部位所需的活性組織, 然后在器材里面進行檢查, 判斷出現病變的情況, 是一種準確度比較高的活檢方法。 活檢檢查有很多的注意事項, 患者可以來了解這篇文章介紹的內容。
活體組織檢查(biopsy)簡稱“活檢”, 亦稱外科病理學檢查, 簡稱“外檢”;是指應診斷、治療的需要, 從患者體內切取、鉗取或穿刺等取出病變組織, 進行病理學檢查的技術。 這是診斷病理學中最重要的部分, 對絕大多數送檢病例都能做出明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 被作為臨床的最后診斷。
臨床意義
(1)協助臨床對病變作出診斷或為疾病診斷提供線索。 (2)了解病變性質、發展趨勢, 判斷疾病的預后。 (3)驗證及觀察藥物療效, 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4)參與臨床科研, 發現新的疾病或新的類型,
注意事項
活檢的應用范圍
(1)手術摘除的器官、組織, 如闌尾、甲狀腺、膽囊、淋巴結等。
(2)穿刺抽取組織, 如肝、腎、淋巴結的穿刺組織。
(3)自病變部位切取的小塊組織, 包括用纖維胃鏡、纖維支氣管鏡等內鏡鉗取的病變組織。
送檢注意事項
(1)為了防止組織發生自溶與腐敗, 標本取材后應及時固定。 標本固定最好用10%的甲醛(福爾馬林), 固定液的量應為送檢標本體積的5倍以上。
(2)盛裝標木的容器應足夠大, 宜于保持標本原形, 口宜大, 利于標本裝入和取出。 容器外應貼標簽注明:患者姓名、性別、標本名稱、住院號、病床號等項。
(3)按要求逐項認真填寫病理送檢申請單。
標本取材注意事項
(1)取材部位要準確, 要避開壞死組織或明顯繼發感染區, 在病變與正常組織的交界處取材, 要求取到病變組織及周圍少許正常組織, 其大小一般以1.5cm×1.5cm×0.2cm為宜。
(2)取材應有一定的深度, 要求與病灶深度平行的垂直切取, 胃黏膜活檢應包括黏膜肌層。
(3)有腔標木應取管壁的各層;有被膜的標本取材時應盡量采取;淋巴結等附屬組織均應取材以備鏡下觀察。
(4)切取或鉗取組織時應避免擠壓, 避免使用齒鑷, 以免組織變形而影響診斷。
(5)活體組織直徑小于0.5cm者, 必須用透明紙或紗布包好, 以免遺失。 (6)含骨組織首先應進行脫鈣處理后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