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時令蔬果的食用禁忌 鳳梨有“毒”要少吃
春天是吃鳳梨的好時節, 而且在這個時期的鳳梨的口感是最好的,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呢沒注意就會一下子吃的很多。 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的長輩們的關切聲總是會響起:“別吃那麼多, 很毒的!”那麼這到底這個毒是什麼呢? 我們又能怎樣去安全享用這些美味呢?春季時令蔬果如何吃的更健康呢?下面就一起來瞭解一下。
為何“毒”?
鳳梨酸甜可口, 芒果美味多汁, 春筍鮮嫩, 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但為何這些食物都會被認為是有“毒”不能多吃? 老廣常說某種食物好“毒”, 意思是指這種食物吃了容易“上火”或者是中醫所說的“發物”, 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並不是真的指這種食物是有毒的, 吃了 會致命的意思。 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 稱作六淫, 分別是風、寒、暑、濕、溫、火(熱)。 所以熱邪是外感病邪之一。
除了外感熱邪可致熱之外, 人體內由於臟腑功能失調產生一系列病理產物,
如果我們體內的邪氣太過於旺盛的話, 或者是當我們體虛無力沒有能力去對抗體內的下邪氣的時候, 在我們的體內就會很容易造成火熱病邪鬱結成毒的現象。
“熱毒熾盛的患者臨床常表現為壯熱口渴、煩躁不 安、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痘大而密、皮疹紫暗、咽喉腫痛、便秘尿黃、舌苔黃糙、脈洪數等證候。 ”小編提醒, 這類患者尤其要慎食帶“毒”的食物。
還有這些“毒物”
除了春季時令的美味可能帶“毒”外, 還有不少常吃的食物都是“毒”物。 比如, 嶺南地區常見味甘或辛、性溫, 食用後容易上火的食物有很多。
如鳳梨、菠蘿蜜、荔枝、芒果、鵝肉、羊肉、狗肉等, 還有辣椒、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蔥、韭、生薑等辛辣之品。
除此之外, 在中醫方面人們常說的“發物”, 就是那些很容易引發並且會加重一些疾病的食物, 比如說蝦、蟹、竹筍等之類的食物。 對於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體質的人來說, 大量食用春筍易引起蕁麻疹和哮喘。
過食蝦蟹等海鮮往往引起皮膚過敏, 出現蕁麻疹、濕疹或導致神經性皮炎、膿皰瘡、牛皮癬等頑固性皮膚病的復發和加重。 所以這類人士吃這類 食物時最好先少量嘗試, 如有反應則停食。
春令食物怎麼吃有益
鳳梨
鳳梨富含維生素C和糖分以外, 還含有不少有機酸, 如蘋果酸、檸檬酸等。 但同時也含有能夠分解蛋白質的“鳳梨蛋白酶”, 對口腔黏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有刺激作用。
如果不作處理吃的時候會感一種麻刺痛的感覺。 因此, 建議吃鳳梨的時候用鹽水浸泡, 食鹽能抑制鳳梨蛋白酶的活力, 也使鳳梨吃起來口感更好。
而中醫認為, 鳳梨味甘、微酸、性平,
芒果
其味甘、酸。 有益胃、止嘔、止暈的功效。 但同時也含有致敏性蛋白、果膠、醛酸, 會對皮膚黏膜產生刺激從而引發過敏。
有的人在吃了芒果後會過敏症狀——蕁麻疹。 因此食用時要適量, 容易對芒果過敏的人就儘量選其他水果。
春筍
含有豐富的纖維素, 常常食用有促進腸道蠕動、吸附脂肪、幫助消化和排泄的作用。 但比較難消化, 大量食用會刺激腸胃, 損害胃黏膜。
因此要慎食, 此外, 小兒不可大量食筍, 老人吃筍時也要細嚼慢嚥, 顧護胃腸。
春季飲食的注意事項
1、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 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 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 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2.、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 春季養陽重在養肝。 在五行學說中, 肝屬木, 與春相應, 主升發, 在春季萌發、生長。 因此, 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 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臟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由於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復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易傷肝氣。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
3、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內經》裡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另一方面,由於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於體表,而體內陽氣都顯得不足,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
4、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我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有鑑於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於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5、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薑,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6、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迴圈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髮,鬱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7、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溫馨提醒,春季有很多時令蔬果,雖然營養豐富,但是並非所有人適合,所有要健康食用還是要瞭解食物的性質,春季養生多運動。
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臟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由於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復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易傷肝氣。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3、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內經》裡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另一方面,由於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於體表,而體內陽氣都顯得不足,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
4、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我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有鑑於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於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5、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薑,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6、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迴圈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髮,鬱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7、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溫馨提醒,春季有很多時令蔬果,雖然營養豐富,但是並非所有人適合,所有要健康食用還是要瞭解食物的性質,春季養生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