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孩一吃飯就肚子疼怎麼回事

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 也是身體各個器官、系統不斷完善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身體抵抗力差, 很容易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而導致肚子疼的現象發生, 偶爾出現還能接受, 但是有些孩子只要一吃飯肚子就疼, 做家長的肯定就希望知道原因了。 那麼, 小孩一吃飯就肚子疼怎麼回事?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原因吧。

1、腸痙攣。 這是小孩肚子疼最可能的原因。 在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門診,孩子肚子疼絕大多數是小兒腸痙攣(腸子抽筋)造成的,從1、2歲到11、12歲的孩子都有。 最常見的是4、5歲到5、6歲之間。 造成腸痙攣的主要原因是吃得不合適(比如吃多了;吃了大量涼食物等)。 這時孩子沒有一定的壓痛點(肚子上都是軟軟的),能吃能喝,精神挺好。 醫治辦法是配合顛茄與非那根、撲爾敏等一塊吃。 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很著急,但一般沒有大問題。

2、急性胰腺炎。 2、3歲的孩子得的不是很多,4、5歲之上的孩子發病率相對較多。

原因大多是暴飲暴食,且大多是油膩、不易消化的東西;膽道蛔蟲堵塞膽管引起的胰腺炎(這種情況不多);白血病患者用了L-門東醯胺酶。 症狀是肚臍眼左上側疼痛。 家裡父母發現,孩子吃了很多東西,肚子疼(圈著腿),不讓摸肚臍眼的左上側。 胰腺炎一般的情況下都可以治癒,但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很快就能導致休克。 症狀是肚子劇烈疼(孩子不讓父母摸肚子),嘔吐,精神狀態不好,臉色發灰。 如果搶救不及時,可以導致死亡。 得了胰腺炎急救的第一條是禁食,然後是流食調節。

3、腸炎。 主要是以臍周為中心整個下腹部疼痛,伴有嘔吐、腹瀉,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沒有固定的壓痛點。 腸炎一般是吃了不潔的飲食造成的。 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衛生即可。

4、闌尾炎。 主要是右下腹疼痛,2、3歲的孩子有肚子疼,並且有明顯的肚子漲,伴有嘔吐,全腹都有壓痛,不讓摸,可能發燒38度多。 2、3歲的孩子更應該重視,因為很容易造成穿孔,成為腹膜炎。 10

歲以上的孩子患闌尾炎開始是上腹部疼(或者說是胃疼),幾個小時之後轉移到右下腹痛,有的孩子伴有噁心、嘔吐,右下腹有很明顯的壓痛點,不讓摸。

疼後可能伴有低燒,37度多到38度,也可能燒到39度

5、腸套疊。 6個月-1歲孩子哭鬧,這時家長要考慮是不是孩子肚子疼。 如果孩子是一陣一陣哭鬧,10-20分鐘哭鬧一次,每次持續5-6分鐘後恢復正常。 這種情況絕大多數可能是腸套疊,某一個腸管突進到另一個腸管裡,造成痙攣,一陣一陣疼(圈著身子),屬於原發性腸套疊。 然後緊接著是嘔吐,

幾個小時之後,大便拉血(象紅果醬或者象醬豆腐湯似的)。 飲食習慣的改變,是腸套疊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5、6歲的孩子多是回盲部上長一個小腫物,以小腫物為起點,纏在腸子上,造成腸套疊,這屬於繼發性腸套疊。 細心的父母可以摸到孩子肚子上有一個胞塊,象根臘腸,大約4-6釐米,隨著時間的變化,腸套疊也不斷變化。 開始,可能在右上腹,然後上腹,然後左下腹,有的套疊特別松,從肛門就可以突出來。

6、腸梗阻。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腸梗阻,孩子曾經患有胎變性腹膜炎,也可能患有腸梗阻。 孩子做過腹腔手術,也可能形成粘連性腸梗阻。 症狀是肚臍周圍一陣一陣疼,伴有嘔吐,嘔吐沒有消化的食物,小的孩子吐奶瓣,然後吐膽汁樣的東西。 有時,孩子的腸子一排一排看得很清楚,摸起來肚子上有壓痛點(不定位置的疼痛,不讓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