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年人用藥注意事項

解放軍總醫院南樓內分泌科副主任李劍介紹了幾類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用藥經驗, 并提醒患者注意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

心血管系統藥物

降壓藥噻嗪類利尿藥和β受體阻滯劑或鈣拮抗劑為首選, 其他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也可應用, 但腎功能不良時慎用。 應用β受體阻滯劑時要防止直立性低血壓、抑制心臟、哮喘等情況發生, 該藥忌與鈣拮抗劑聯合應用。

老年抗高血壓藥物聯合用藥, 應從小劑量開始, 緩慢降壓(1~3周內使血壓緩慢降至正常), 目標血壓達到后以最小有效量長期維持, 注意并發癥和藥物副反應。

同時, 合并雙側頸動脈狹窄≥70%并有腦缺血癥狀者, 降壓治療應慎重。

強心苷老年人劑量應選用成人常規劑量的1/2或1/4;與噻嗪類利尿藥合用時須補鉀。 例如地高辛, 其常見不良反應為促心律失常作用, 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從小劑量開始, 必要時監測血藥濃度。

抗心律失常藥易致心率緩慢、傳導阻滯, 用藥時應密切觀察。 奎尼丁宜減量應用, 利多卡因滴注宜低速度或做TDM(治療藥物監測)。

冠脈擴張劑硝酸酯類, 如異山梨酯等易出現耐藥性及反跳現象。 預防耐藥措施包括保證每日10小時以上“無硝酸酯期”, 與其他擴冠脈藥物交替使用, 如地爾硫?等;補充含巰基食物或藥物, 如卡托普利。

利尿藥 應用雙氫克尿噻時要防止低血鉀、直立性低血壓發生。

抗凝血藥 老年人對華法林敏感而且血漿白蛋白低, 使華法林游離型增加, 其抗凝作用增強, 增加患者出血等危險。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

易出現血壓改變、腦出血及精神紊亂, 尤其藥物之間聯合應用更易抑制呼吸或血管運動中樞。

鎮靜催眠藥老年人失眠發生率達26%, 常用苯二氮?類藥如舒樂安定, 長期用藥使半衰期延長(地西泮半衰期在老年人為50小時~110小時, 年輕人20小時~60小時),并且可產生依賴性。

解熱鎮痛藥每日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50毫克~80毫克)有預防心肌梗死或腦栓塞作用, 但要防止對胃的刺激作用, 可誘發胃潰瘍甚至胃出血。

風濕類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病, 常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及糖皮質激素治療,

二者均可誘發胃潰瘍。 但其中布洛芬對胃刺激較小。

鎮痛藥 常用哌替啶, 但要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發生, 宜減量應用, 忌與其他中樞抑制藥合用, 以免抑制呼吸或使血壓下降。

抗精神病及抗抑郁藥氯丙嗪等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和錐體外系統反應。 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三環類抗抑郁藥有阿托品樣作用, 忌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

抗菌藥

使用抗菌藥應有明確細菌感染, 用藥前盡量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感染控制后維持使用數日再停用;避免頻繁盲目更換抗菌藥, 抗菌藥使用2天~3天方可見效。

宜用高效、廣譜抗菌藥, 隨時監測肝、腎及造血功能, 并注意防止二重感染。

不能僅憑體外藥敏試驗結果選藥, 體外敏感的抗菌藥其實際療效不一定好。

降糖藥

老年糖尿病患者應限制(控制)飲食(減肥減重), 加強身體鍛煉, 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口服降糖藥, 如磺酰脲類藥+雙胍類, 或者注射胰島素。

患者選擇降糖藥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 老年患者服用胰島素促泌劑從小劑量開始, 不用長效促泌劑;此外, 同類口服降糖藥不聯用, 口服降糖藥聯用一般不超過3種, 如果口服降糖藥用到最大量仍無效, 則應及早用胰島素。 (于娟)

[責編: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