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最近是有點腳氣,
有小水泡還比較癢,
這是什麼腳氣,
應該怎麼治療?
一、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
第四與第五趾間。
初起趾間潮濕,
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
乾涸脫屑後,
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
有奇癢,
易繼發感染。
2.好發於足緣部。
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
有的可融合成大皰,
皰液透明,
周圍無紅暈。
自覺奇癢,
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
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
角化脫屑、瘙癢,
易發生皸裂。
本型無水皰及化膿,
病程緩慢,
多年不愈。
二、治療方法: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
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
每日2次,
待收幹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
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黴唑癬藥水或複方水楊酸酊劑一次。
皮幹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複方苯甲酸膏或與複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
早晚各一次。
最好塗藥後用塑膠薄膜包紮,
使藥物浸入厚皮,
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
療效顯著,
每晚泡腳一次,
3次奏效。
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三、治腳氣誤區: 誤區一拒絕藥物治療:皮膚受到這些刺激後瘙癢更加劇,
形成越抓越癢,
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
直到抓破方可止癢。
這樣手上及指甲裡的細菌、污垢自然而然落到病灶區內,
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
所以,
一旦發現腳氣,
就要及早使用藥物治療。
誤區二隨意用藥塗抹:很多人覺得看看廣告,
隨便到藥店買點藥就行了。
其實這樣極有可能誤診,
延誤治療。
患者要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先確診,
再按醫生推薦的治療方法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