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濕人” 擺脫靜電困擾
在乾燥的天氣, 靜電成了人們如影隨形的“小夥伴”。 梳頭發時, 靜電會調皮地讓頭髮“炸”起來;脫衣服時, 常能聽到靜電發出劈啪的“叫聲”;握手時, 剛剛接觸就被靜電趕忙地“拉開”……這個夥伴真是帶來了不少煩惱, 我們該怎麼制止它呢?
由於空氣濕度低, 再加上人們常與化學纖維質地的內衣、地毯、坐墊等接觸摩擦, 就會導致身體積累靜電。 這些電雖然沒有“摸電門”那麼可怕, 電力也不容小覷。 例如屁股在椅子上一蹭就可能產生1800伏以上的電壓, 而聽到劈啪聲時已有上萬伏的電壓了。
靜電電壓雖高, 但摩擦生電的時間極短, 所以電流很小, 一般不會對人造成生命危險。 但對於心臟功能比較弱的人, 靜電產生的磁場作用輕者可導致胸悶、頭暈、氣促、焦躁不安, 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和早搏, 加重病情。 靜電還能改變腦電位, 引起腦神經細胞膜電流傳導異常,
做個“濕人”
當空氣相對濕度低於35%時, 易產生靜電, 而高於45%時, 靜電就難以產生。 所以防止靜電的發生, 室內需保持一定的濕度, 常拖地、勤灑水或使用加濕器;梳頭發前, 將梳子浸入水中片刻可以消除靜電;在觸摸門把手、水龍頭等時, 可先摸一下濕毛巾等, 將體內的靜電“放”出去;關上電視、離開電腦後, 應該馬上洗手、洗臉, 讓皮膚表面的靜電釋放掉。
“轉移大法”
體內積存的靜電可通過輸出的方式轉移掉,
消滅靜電源 居室內盡可能避免使用化纖地毯、裝飾物和塑膠質地的飾物;臥室內儘量少擺放電器;貼身內衣最好選擇柔軟的棉織品, 有利於人體汗液的吸收和散發, 容易調節皮膚和內衣之間的微氣候環境, 減少靜電生成;老年人還可以選擇絲織內衣, 將靜電危害降到最低。
飲食中和法
體內靜電的積蓄會導致血液pH值偏鹼性, 所以在飲食上要適當增加含維生素C、A、E的食物以及酸性食物的攝取, 如胡蘿蔔、捲心菜、番茄可以提高血液的酸度, 維持人體正常的電解質平衡;帶魚、甲魚既可增加皮膚的彈性和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