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強迫症?
受訪專家/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 鄭會蓉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多少有些強迫行為:比如有的人會擔心門沒鎖一而三再而三返回查看;有的人一緊張就不自覺拔頭髮, 直到頭髮越來越少;還有的人洗澡總覺沒洗乾淨, 會洗兩三個小時才出來……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鄭會蓉指出:類似的行為都是強迫症的症狀, 而此病難診斷易復發, 會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和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列為十大致殘性疾病之一, 若能及早診斷進行藥物治療和行為干預, 才能減輕症狀, 減少復發。
●現狀:
表現多種多樣而難診斷
對於抑鬱症, 人們多少有所瞭解, 但對強迫症卻知之甚少。 往往以為其某些行為表現僅僅是一種“怪癖”, 而不認為是一種疾病。 鄭會蓉介紹, 強迫症發病早、病程長, 終身患病率為0.8%-3.0%。 強迫症的基本表現為持續的強迫思維和反復的強迫行為。 強迫思維是指頭腦中反復出現的闖入性的想法、懷疑、表像或衝動。 強迫行為是重複的行為或者心理活動, 繼發于強迫思維, 受其驅使而實施。 目前醫學界已經不再將強迫症列入焦慮譜系範疇, 而是單列為獨立診斷類別的強迫症及相關障礙。 除了強迫症外, 還包括五類強迫相關障礙:皮膚摳抓障礙、軀體變形障礙、拔毛髮障礙、囤積障礙、物質/藥物所致的強迫及相關障礙。
強迫症的症狀複雜多變, 不易被識別。 有很多強迫症病人在第一次就診前, 病史可能長達7年及以上, 期間病情波動演化, 也使得臨床喪失了最初的典型特徵, 導致難確診。 有一個19歲的男生A, 從10歲讀小學三年級時起病, 原來成績全班第一, 最早症狀是看見一樣東西就會不斷聯想, 完全走神, 上課根本無法聽課, 初中後症狀越來越嚴重, 父母卻只認為是他“想多了!想少一點就可以”, 但A根本無法讓思維停下來。 “他本人非常痛苦, 因為他想停止但是無法停下來, 甚至詢問醫生是否能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鄭會蓉說。
●甄別:重複與糾纏是關鍵
鄭會蓉指出, 要判斷是否患上強迫症, 必須知道其兩個核心特徵:重複與糾纏。
比如有個19歲的學生應對焦慮和壓力的反應就是感覺癢, 不自覺地不斷抓癢, 近一兩年發展到身上的皮膚都被抓得破損流血但還是無法停止, 最早在皮膚科求治, 用了一些止癢和激素類藥物, 最後轉到心理科, 才被診斷出是患了皮膚摳抓障礙。 另一位患者每天會不停反復看手機,
普通人性格嚴謹要求高, 反復檢查重複清洗的並不少見, 但通常這種動力定型是節省精力和提高效率的行為方式。 而強迫症則“費時性”突出, 每天為此付出的時間至少1小時甚至更多。 這些行為明顯降低了他們的生活效率, 及帶來社交功能的損害, 到了連自己也無法容忍耐受的程度。
●治療:主要方法有四種
據介紹, 目前, 對於強迫症的治療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藥物治療:強迫症與腦內多種神經遞質失衡有關, 通過相應的藥物可調整腦內5-羥色胺、多巴胺、谷氨酸能等神經遞質的平衡;
心理治療: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同盟,
物理治療:對於難治性的強迫症患者可選擇性採用物理治療, 包括經顱磁刺激、深部腦刺激、迷走神經刺激、改良電抽搐等。 深部腦刺激這種神經外科干預手段對病情嚴重, 慢性難治的強迫症患者有顯效, 但也有潛在的不良反應。 使用時需注意權衡治療風險與獲益;
聯合治療:根據患者症狀的性質和嚴重程度選擇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或者其聯合治療;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 如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症狀特徵、既往病史、心理社會因素等, 來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她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