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消炎藥致癌

生活總是以為不管是感冒發燒, 或者身體有點不舒服的時候, 大家會選擇使用消炎藥治療, 其實像一樣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全面, 消炎藥也是有副作用的, 長時間服用消炎藥容易致癌, 引起乳腺疾病的頻率增多, 甚至有可能會導致併發症。

人們總以為, 不管是感冒還是發燒, 吃一粒抗生素藥總沒錯。 但藥物學專家告誡, 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食物的一些抗癌作用消失, 降低人體免疫力, 致癌的幾率會因此大大增加。 這一結論已得到科學試驗的證明。

長期服抗生素增加患乳腺癌幾率

64歲的瓊·德瑞斯勒30年來一直服用抗生素。 醫生告訴她, 長期服用抗生素可能會增加得乳腺癌的幾率。 在不久後的檢查中, 醫生果然發現她患有乳腺癌。 美國研究人員曾進行了一項長期跟蹤研究, 比較2266名乳腺癌患者和8000名健康人使用抗生素的情況, 結果發現, 17年內合計使用抗生素超過500天或者超過25次處方的人, 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2倍。 研究者之一、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奈斯博士指出:這比使用雌激素導致患乳腺癌的幾率還要多30%到40%。 2000年, 芬蘭的另一項對1000名女性的跟蹤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論。 他們發現,

50歲以下、使用抗生素治療尿路感染的婦女, 患乳腺癌的風險明顯比其他人群高。

抗生素使用正在失控

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食物的一些抗癌作用消失, 降低人體免疫力。 長期用抗生素會使機體處於一種“依賴”抗生素的狀態, 不能主動調動免疫系統與病原微生物鬥爭。

久而久之, 免疫系統就會因得不到“鍛煉”而喪失免疫功能。 有些抗生素對內臟還有損害, 如四環素、紅黴素等對肝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肝臟受損, 製造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就會下降, 間接地削弱機體免疫功能。 有的抗生素如氯黴素可直接導致白細胞減少, 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此外, 濫服抗生素會使人體內一些有益的細菌(如腸道雙歧桿菌)減少, 導致局部保護作用減弱或消失。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呼籲, 抗生素使用正在失控。 青黴素和其他抗生素只對治療細菌感染有效, 可是很多人在病毒感染的時候也使用抗生素, 造成抗生素的濫用。 濫用抗生素的直接後果是產生了多種有抗藥性的細菌。

現有的抗生素對這些細菌大都無效。 例如,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醫院裡最讓醫生頭痛的致病菌。 這種抗藥菌一旦出現, 經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蔓延。 由於利潤微薄, 藥商又不願意開發新的對應抗生素。 所以也許5年之內, 這些抗藥性細菌的殺傷力將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