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螞蝗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hān Mǎ Huánɡ

【來源】為豆科植物山螞蝗的全草。

【原形態】小灌木, 高達1米。 莖基部直徑2.5毫米, 有棱角。 3出複葉, 頂端小葉片橢圓狀菱形, 先端短漸尖, 鈍, 基部楔形, 無毛;長約4.5~8釐米, 闊約2.1~3.5釐米, 側生小葉較小, 呈斜長橢圓形;葉柄長4~7釐米;托葉披針狀鑽形, 長5毫米。 花序頂生者, 圓錐狀, 長達30釐米, 腋生者總狀;花梗長3~5毫米;花小, 粉紅色, 長3.5毫米;萼長1.5毫米, 萼齒短;花冠蝶形, 旗瓣圓形, 先端微凹, 翼瓣貼生於龍骨瓣;雄蕊10;雌蕊1。 莢果通常具2節, 背部彎, 節深裂達腹縫線, 上面截形, 基部楔形, 長6毫米, 闊3.5毫米, 表面密被帶鉤小毛;果柄長3~4毫米。 花期7~9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山地草坡或林邊。 分佈江蘇、安徽、浙江、江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葉含山柰甙。

【功能主治】

祛風濕, 散瘀, 消腫。 治哮喘, 風濕痛, 崩中帶下, 乳癰, 跌打損傷。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哮。

②《湖南藥物志》:治風濕關節痛, 乳癰潰爛, 食物中毒。

③江西《草藥手冊》:去瘀止血, 消腫止痛。 治崩中帶下, 跌打損傷, 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