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是

人們之所以可以很好的去生存都是和五臟有非常大的關係, 要是一個人的五臟都出現問題的話就會直接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讓自己的身體無法正常去生活的, 需要去治療的, 所以說一定要養護好自己的五臟, 這樣才可以使得排毒系統和消化系統等系統正常的運作, 讓自己的身體不會堆積太多毒素。

(1)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自身的整體性

藏象學說認為, 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有機整體, 人體各組成部分之間, 結構上不可分割, 功能上相互為用, 代謝上相互聯繫, 病理上相互影響。 藏象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 通過經絡系統“內屬於腑髒, 外絡於肢節”, 將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臟腑形體官竅聯結成有機整體。

五臟, 代表人體的五個生理系統, 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都可以包括在這五個系統之中。 其具體聯結的系統結構有:肝系統(肝—膽—筋—目—爪),

心系統(心—小腸—脈—舌—面), 脾系統(脾—胃—肉—口—唇), 肺系統(肺—大腸—皮—鼻—毛), 腎系統(腎—膀胱—骨髓—耳—發)。

這五個系統相互之間並非孤立, 而是通過經脈的絡屬溝通和氣血的流貫相互聯繫。 五臟機能的協調共濟, 相互為用, 是維持人體生理平衡的重要保證。

中醫學以陰陽學說說明五臟陰陽之間既相互制約又互根互用的動態平衡關係, 以五行學說闡釋五臟功能之間既相互資助又相互制約的協調統一關係。 五臟之中, 又是以心為主導,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明代之後, 命門學說興盛, 對腎精、腎氣及腎陰、腎陽的功能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又有了“腎為各髒陰陽之本”之說。

此外, 五臟的生理活動與精神情志密切相關。 中醫藏象學說認為, 人的精神活動屬人體整體生命機能的體現, 與五臟的生理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 人的精神活動由五臟精氣化生和充養, 如《靈樞·本神》說:“肝藏血, 血舍魂……脾藏營, 營舍意……心藏脈, 脈舍神……肺藏氣, 氣舍魄……腎藏精, 精舍志。 ”故《素問·宣明五氣》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分屬於五臟藏寓:“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腎藏志。 ”情志活動本由五臟精氣化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 以生喜怒悲憂恐。 ”

故情志活動分別由五臟所司, 如“心在志為喜”, “肝在志為怒”, “脾在志為思”, “肺在志為憂”, “腎在志為恐”。

而情志過激, 又反傷五臟精氣, 如“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恐傷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