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蛋PK洋雞蛋哪個營養最高
專家:土雞蛋並不比洋雞蛋更營養不少老人都認為, 個小的土雞蛋是由天然放養在外、吃天然食物的土雞所生的蛋, 雖然個頭小了一點, 但是蛋黃大, 蛋清水少, 營養價值高於洋雞蛋, 而且雞蛋裡不會有飼料裡的有毒物質, 安全又健康, 因此最應該給產婦以及孩子吃這種雞蛋以補充營養。 那麼, 這種看法是否正確呢
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于康教授在其所撰《吃好每天三頓飯》一書中明確提出, 土雞蛋與普通雞蛋的營養價值相差不大, 在營養成分含量上也各有千秋, 之所以人們認為土雞蛋更好吃更有營養價值,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 洋雞蛋與土雞蛋的營養價值相差並不大, 在不同的營養素含量方面也是各有優劣。 有網友會認為, 土雞蛋中的鐵比洋雞蛋多, 多吃土雞蛋可以達到補鐵的效果。 但于康教授認為, 所謂“高鈣蛋”“高鐵蛋”等概念蛋都是不靠譜的, 雞蛋最大的營養價值在於補充優質蛋白質及卵磷脂等, 因此其不需承擔補鈣、補鐵及補充其他營養素的責任。 土雞蛋比洋雞蛋裡多的這些許鐵, 或者洋雞蛋比土雞蛋裡多的些許鈣, 只需額外多吃一口肉, 或者多喝一口奶就可以補回,
土雞蛋比洋雞蛋更安全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國家一級營養師王雷軍認為, 雖然土雞蛋和洋雞蛋在營養價值方面並無差異, 但不少人認為土雞蛋更安全的顧慮是有依據且可以理解的。 如果確實是由天然食物餵養而成的土雞下的土雞蛋, 在安全方面確實比由飼料喂大的雞下的洋雞蛋更讓人感到放心, 但這並不代表, 洋雞蛋就是不安全、不衛生、不可靠的。 針對市場上的土雞蛋產品, 王雷軍老師認為大多數都是假的。 他曾購買土雞蛋產品進行驗證, 但敲出來後發現雞蛋的品質也並不比普通的雞蛋更好, 他告誡消費者, 應當放下對土雞蛋的崇拜情緒。
12個最受關注的雞蛋營養知識
敲開雞蛋後發現裡面有血絲, 好恐怖哦, 能不能吃啊
答:許多人認為這種血絲是小雞開始孵化的標誌。 問題是現在從市場買來的雞蛋大多數是來自飼養場的未受精蛋, 何來孵化一說呢其實這種帶有血絲的雞蛋被稱之為“血斑蛋”。 “血斑”源自母雞卵巢或輸卵管的輕微出血。 血液滲到卵黃上, 被包裹到蛋中, 就形成了“血斑蛋”。 把雞蛋加工煮熟, 食用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真是一枚受精卵, 裡面含有盤狀血圈或血管狀的血絲, 就有可能是開始孵化的小雞了。 這種因為胚盤孵化死亡導致的帶血蛋叫“血圈蛋”。
這個問題比血絲還要恐怖, 裡面有黑色褐色的小點哦!
答:網上很多人稱這是公雞的精子。
和“血斑蛋”類似, 這種雞蛋名為“肉斑蛋”, “肉斑”是母雞輸卵管脫落的上皮組織或其他異物, 在形成蛋清的時候被包裹到雞蛋中而形成。 和血斑蛋一樣, 做熟了吃, 對人沒有影響。 一些低產的年輕母雞會產出血斑蛋或肉斑蛋, 達到產蛋高峰期後, 就很少出現了。 維生素缺乏、疾病或遺傳因素也會導致母雞產出血斑蛋和肉斑蛋。
蘇丹紅為什麼能把中央的蛋黃染紅,
答:蛋黃的顏色來自於飼料中類胡蘿蔔素等油溶性色素, 這些色素作為營養物質注入蛋黃並溶解在蛋黃的油脂裡。 蘇丹紅也是一種油溶性的有毒化學色素, 如果母雞食用了含蘇丹紅的飼料, 蘇丹紅也會和類胡蘿蔔素一樣, 溶解在蛋黃的油脂中, 而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水, 油溶性色素很難溶入。 這樣, 色素就被不良奸商巧妙地注入到蛋黃中, 形成了所謂的“紅心雞蛋”。
反之, 如果母雞的飼料中嚴重缺乏類胡蘿蔔素等色素的話, 蛋黃的顏色也會變淡, 甚至呈現白色。
總結:從營養學上講, 蛋黃的營養要比蛋清營養價值豐富的多, 對人體的健康大有益處。 土雞蛋和洋雞蛋的營養價值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