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柘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衍義》:柘木, 裡有紋, 亦可旋為器。 葉飼蠶曰柘蠶。 葉硬, 然不及桑葉。

2.《綱目》:楊, 處處山中有之, 喜叢生。 幹疏而直, 葉豐而厚, 團而有尖。 其實狀如桑子而圓粒如椒, 名佳子。 其木染黃赤色, 謂之柘黃。

【拼音名】Zhè M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柘樹的木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Bu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砍取樹幹及粗枝, 趁鮮剝去樹皮, 切段或切片, 曬乾。

【性味】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主虛損;婦女崩中血結;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60g。 外用:適量, 煎水洗。

【附方】①治月經過多:柘樹、馬鞭草、榆樹。 水煎兌紅糖服。

(《湖南藥物志》)②洗目令明:柘木煎湯, 按日溫洗。 (《海上方》) ③治飛絲入目:柘樹漿點(目)了, 綿裹箸頭, 蘸水於眼上繳拭涎毒。 (《醫學綱目》)

【各家論述】《日華子本草》:治婦人崩中血結, 瘧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