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立夏時節吃什麼最養生

傳統中醫認為, 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 此時不僅僅是情緒波動起伏, 肌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 起居、飲食稍有不妥, 就會發生各種疾病, 從而影響健康。 下面為您介紹立夏養生食譜。

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

益氣養心粥

益氣養心粥

材料:太子參30克, 山藥30克, 蓮子30克, 粳米200克。

做法: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淨同放入鍋內, 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 溫熱服食,

有健脾益氣、養陰清心的功效。

鴨肉冬瓜湯

材料:冬瓜500克, 鴨肉500克, 豬瘦肉100克, 芡實、薏苡仁各50克, 荷葉1片, 陳皮5克, 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鴨肉、豬瘦肉洗淨切塊, 冬瓜連皮洗淨切塊, 荷葉洗淨剪成小塊。 將鴨肉、豬瘦肉、冬瓜、荷葉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沙鍋中, 加適量清水, 先用大火煮沸, 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 調入精鹽、味精即成。 當菜佐餐, 食肉飲湯。 有滋陰養肝、健脾利濕的功效。

鴨肉冬瓜湯

黃鱔飯

材料:黃鱔150克, 生薑汁10毫升, 粳米500克, 精鹽、花生油各適量。

黃鱔飯

做法:將黃鱔宰殺, 去內臟, 去骨, 洗淨後切成片,

放碟內, 以生薑汁、精鹽、花生油拌勻。 將淘洗乾淨的粳米放入沙鍋中, 加適量水, 先用大火煮沸, 再用小火煮, 待水分減少一半後, 放黃鱔於飯上, 繼續煮至飯熟即成。 有補益肝腎、調中健胃的功效。

山藥棗豆糕

材料:山藥50克, 扁豆30克, 陳皮絲5克, 大棗肉50克, 粘粉150克, 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山藥、扁豆洗淨放入鍋內煮熟, 大棗肉切絲, 將粘粉加適量水和成漿, 放入山藥、扁豆、大棗肉拌勻, 加入適量白糖, 倒在盤中, 放入鍋內隔水蒸熟即成。 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山藥棗豆糕

生脈飲

材料:太子參15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5克

藥膳調養

做法:煎水當茶飲, 老少皆宜, 可益氣養陰, 是汗出較多的夏季最佳飲品。 另外, 還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山楂麥芽飲

材料:山楂15克, 生麥芽30克, 太子參15克, 竹葉10克。

做法:將山楂、麥芽、太子參、淡竹葉洗淨, 用水煮沸, 浸泡15分鐘即成, 代茶飲, 隨意飲用, 有益氣清心、健脾消滯的功效。

蓮子豬肚

蓮子豬肚

原料:豬肚子1個,蓮子肉50克,香油、精鹽、生薑、蔥、蒜各適量。

製作:先將豬肚子洗乾淨,蓮子(去心)用水泡發,然後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將豬肚放入鍋內,加清水燉熟透;後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均勻細絲,同蓮子放入盤中,將香油、精鹽、蔥、蒜調料與豬肚絲拌勻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益胃。

應用:脾胃氣虛所致的不思飲食、口淡乏味、氣短形瘦、四肢無力、消化不良、食後脘腹飽脹、大便溏瀉、水腫腹水,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而屬脾胃氣虛者。

枸杞肉絲

原料:枸杞子50克,瘦豬肉400克,熟青筍100克,料酒、醬油、豬油、麻油、白砂糖、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枸杞子清洗乾淨待用。豬肉去除筋膜,切成絲;熟青筍切成同樣長的細絲。將炒鍋燒熱,放入豬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烹入料酒,加入白砂糖、醬油、味精、精鹽攪拌均勻,放人枸杞顛炒幾下,淋上麻油拌勻,起鍋即成。

枸杞肉絲

功效:補血滋陰、抗老益壽。

應用:陰血虧虛所致的形瘦體弱、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陽萎不舉、心悸心慌、頭目眩暈、視物模糊、視力減退、失眠健忘,以及貧血、性功能低下、神經衰弱等而屬陰血虧虛者。

玄參燉豬肝

原料:玄參15克,鮮豬肝500克,菜油、醬油、生薑、細蔥、白砂糖、料酒、濕澱粉適量。

製作:將豬肝洗乾淨,與玄參同時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燉煮約1小時後,撈出豬肝,切成小片備用,將炒鍋內放人菜油,投入洗淨切碎了的薑、蔥,稍炒一下,再放入豬肝片中,將醬油、白砂糖、料酒混合,兌加原湯適量,以濕澱粉收取透明湯汁,倒人豬肝片中,攪拌均勻即成。

玄參燉豬肝

功效:滋陰、養血、明目。

應用:肝陰血虧虛所致的兩目乾澀、迎風流淚、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夜盲症,以及慢性肝炎而屬肝陰血虛者。

荷葉荔枝鴨

原料:鴨子1只(約1000-1500克),荔枝250克,瘦豬肉100克,熟火腿25克,鮮荷花1朵,料酒、細蔥、生薑、味精、精鹽、清湯各適量。

製作:將鴨子宰殺後,除盡毛,剁去嘴、腳爪,從背部剖開,清除內臟,放入沸水鍋中汆一下,撈出洗乾淨,荷葉洗淨,掰下花瓣疊好,剪齊兩端,放開水中氽一下撈拙;荔枝洗淨切成兩半,去掉殼和核;將火腿切成丁,豬肉洗淨切成小塊;生薑、細蔥洗淨後,薑切片,蔥切節。取蒸盆一個,依次放入火腿、豬肉、鴨、蔥、薑、精鹽、料酒,再加入適量開水,上籠蒸至爛熟,去掉薑、蔥,撇去湯中油泡沫,再加入荔枝肉、荷花、清湯,稍蒸片刻即成。

荷葉荔枝鴨

功效:滋陰養血、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應用:陰血虧虛、氣陰兩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形體消瘦、煩熱口渴、骨蒸勞熱、午後低燒、不思飲食、消化不良、幹嘔呃逆、乾咳少痰、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貧血等。

鯽魚黃芪湯

原料:鮮鯽魚200克,黃芪20克,炒枳殼12克,生薑、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鯽魚剖除內臟,摳去腮,洗乾淨;黃芪切片,與枳殼一起用紗布袋裝好,紮緊口;生薑、細蔥洗淨切碎。先將藥袋人鍋,加水適量,煮約半小時,再下鯽魚同煮,待魚熟後,撈去藥袋,加入薑、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鯽魚黃芪湯

功效:補中益氣、升舉內臟。

應用:中焦脾胃氣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少氣懶言、食欲不振、腹脹氣墜,以及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而屬脾胃氣虛下陷者。

沙參百合鴨湯

原料: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先將鴨肉洗乾淨,切成小塊;百合洗乾淨。將鴨肉與百合、沙參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慢燉,待鴨肉熟後,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飲湯食肉。

沙參百合鴨湯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應用:肺陰虧虛所致的乾咳不止、咳劇咯血、聲音低怯、心煩欲飲、口咽乾燥、神疲氣短、舌紅少津、午後低熱等。

蓮子豬肚

蓮子豬肚

原料:豬肚子1個,蓮子肉50克,香油、精鹽、生薑、蔥、蒜各適量。

製作:先將豬肚子洗乾淨,蓮子(去心)用水泡發,然後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將豬肚放入鍋內,加清水燉熟透;後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均勻細絲,同蓮子放入盤中,將香油、精鹽、蔥、蒜調料與豬肚絲拌勻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益胃。

應用:脾胃氣虛所致的不思飲食、口淡乏味、氣短形瘦、四肢無力、消化不良、食後脘腹飽脹、大便溏瀉、水腫腹水,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而屬脾胃氣虛者。

枸杞肉絲

原料:枸杞子50克,瘦豬肉400克,熟青筍100克,料酒、醬油、豬油、麻油、白砂糖、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枸杞子清洗乾淨待用。豬肉去除筋膜,切成絲;熟青筍切成同樣長的細絲。將炒鍋燒熱,放入豬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烹入料酒,加入白砂糖、醬油、味精、精鹽攪拌均勻,放人枸杞顛炒幾下,淋上麻油拌勻,起鍋即成。

枸杞肉絲

功效:補血滋陰、抗老益壽。

應用:陰血虧虛所致的形瘦體弱、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陽萎不舉、心悸心慌、頭目眩暈、視物模糊、視力減退、失眠健忘,以及貧血、性功能低下、神經衰弱等而屬陰血虧虛者。

玄參燉豬肝

原料:玄參15克,鮮豬肝500克,菜油、醬油、生薑、細蔥、白砂糖、料酒、濕澱粉適量。

製作:將豬肝洗乾淨,與玄參同時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燉煮約1小時後,撈出豬肝,切成小片備用,將炒鍋內放人菜油,投入洗淨切碎了的薑、蔥,稍炒一下,再放入豬肝片中,將醬油、白砂糖、料酒混合,兌加原湯適量,以濕澱粉收取透明湯汁,倒人豬肝片中,攪拌均勻即成。

玄參燉豬肝

功效:滋陰、養血、明目。

應用:肝陰血虧虛所致的兩目乾澀、迎風流淚、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夜盲症,以及慢性肝炎而屬肝陰血虛者。

荷葉荔枝鴨

原料:鴨子1只(約1000-1500克),荔枝250克,瘦豬肉100克,熟火腿25克,鮮荷花1朵,料酒、細蔥、生薑、味精、精鹽、清湯各適量。

製作:將鴨子宰殺後,除盡毛,剁去嘴、腳爪,從背部剖開,清除內臟,放入沸水鍋中汆一下,撈出洗乾淨,荷葉洗淨,掰下花瓣疊好,剪齊兩端,放開水中氽一下撈拙;荔枝洗淨切成兩半,去掉殼和核;將火腿切成丁,豬肉洗淨切成小塊;生薑、細蔥洗淨後,薑切片,蔥切節。取蒸盆一個,依次放入火腿、豬肉、鴨、蔥、薑、精鹽、料酒,再加入適量開水,上籠蒸至爛熟,去掉薑、蔥,撇去湯中油泡沫,再加入荔枝肉、荷花、清湯,稍蒸片刻即成。

荷葉荔枝鴨

功效:滋陰養血、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應用:陰血虧虛、氣陰兩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形體消瘦、煩熱口渴、骨蒸勞熱、午後低燒、不思飲食、消化不良、幹嘔呃逆、乾咳少痰、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貧血等。

鯽魚黃芪湯

原料:鮮鯽魚200克,黃芪20克,炒枳殼12克,生薑、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鯽魚剖除內臟,摳去腮,洗乾淨;黃芪切片,與枳殼一起用紗布袋裝好,紮緊口;生薑、細蔥洗淨切碎。先將藥袋人鍋,加水適量,煮約半小時,再下鯽魚同煮,待魚熟後,撈去藥袋,加入薑、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鯽魚黃芪湯

功效:補中益氣、升舉內臟。

應用:中焦脾胃氣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少氣懶言、食欲不振、腹脹氣墜,以及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而屬脾胃氣虛下陷者。

沙參百合鴨湯

原料: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先將鴨肉洗乾淨,切成小塊;百合洗乾淨。將鴨肉與百合、沙參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慢燉,待鴨肉熟後,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飲湯食肉。

沙參百合鴨湯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應用:肺陰虧虛所致的乾咳不止、咳劇咯血、聲音低怯、心煩欲飲、口咽乾燥、神疲氣短、舌紅少津、午後低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