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1歲孩子發燒引發腦中風?帕金森病呈低齡化

腦部健康是健康“頭”等大事。 每年9月是全國的“腦健康月”。 在此前夕, 湖南省腦科醫院的數據顯示:患病人數最多前五位的腦疾病依次是腦中風、腦腫瘤、癲癇、腦功能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等)、老年性癡呆。

其中腦中風、帕金森病的患者呈現出低齡化趨勢。

8月27日湖南省腦科醫院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從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 該院收治的腦科疾病患者11336人中, 人數最多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腦血管疾病(腦卒中, 也就是腦中風)、腦腫瘤、癲癇、腦功能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等)、老年性癡呆。

1歲1個月的小翰(化名), 在家爬行時突然撲倒在地,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 家人逐漸發現他左手拿不起玩具了。 媽媽還以為是骨折了, 急得去醫院照片子, 但沒發現任何受傷跡象, 反而發現了左腿蹬踏也變得無力。

在省腦科醫院兒科就診后, 小翰被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

腦血流阻斷后致使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和軟化, 影響了運動功能。 媽媽告訴醫生, 小翰在之前曾發燒到39℃, 并持續一周。 醫生從而判斷, 發燒可能引起了免疫性血管炎, 繼而導致腦中風。

小翰是該院收治過的年紀最小的腦中風病人。

腦血管疾病可通俗理解為腦卒中, 也就是腦中風。 病情一旦發作, 通常又急又重, 甚至有生命危險, 必須盡快在“黃金6小時”之內送醫。

目前, 湖南乃至全國仍然缺乏腦卒中準確的流行病學調查。 根據2012年部分省市部分人群調查, 我國腦卒中患病率約為1.82%。 “實際數據可能比這更高。 ”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大科主任、主任醫師劉秋庭介紹, 由于生活習慣等原因, 腦中風正呈現年輕化趨勢。

關于腦中風, 專家總結了8項危險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心房顫動、超重或肥胖、缺乏運動及有腦卒中家族史, 劉秋庭表示, “這8項危險因素中有任意3項, 即為高危人群。 ”

張瑩實習生萬曉通訊員劉雨滋

[延伸閱讀]

帕金森病 暫時沒有好的預防方法

30歲的張偉是位帕金森病患者。 早在17年前他已經被確診, 直到去年才接受了腦起搏器植入術, 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省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大科主任、主任醫師黃紅星介紹, 像張偉這么年輕就得帕金森病的情況非常少見。

[提醒]專家分析近年來發病及就診的患者年齡, 正呈現低齡化趨勢, 黃紅星提醒:如果你身邊有親友寫字越寫越小, 甚至筆跡彎曲, 或者系鞋帶、扣紐扣的動作變得僵硬遲緩,

就要留心他(她)是否患上了帕金森病。 該病與年齡老化、遺傳、環境毒素的接觸等綜合因素有關, 目前現在醫學上還沒有特別好的預防方法, 但多運動、多用腦, 心態樂觀向上、生活習慣綠色環保是有益處的。

老年性癡呆 從“中年健忘”開始預防

省腦科醫院神內二科主任、主任醫師譚佩珍認為, 社會對老年性癡呆的認識存在“三低”的特點:公眾了解程度低, 患者就診比率低, 接受治療比例低。 許多人誤認為, 愛忘事甚至有些糊涂是人年紀變大的必然表現, 它不是疾病也用不著治。

這種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 比如家族史、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等等。 抽煙、獨居、性格內向不愿與人接觸,也被列入危險因素。

婦女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低下, 也須引起注意。

[提醒]譚佩珍介紹, 醫學界還沒有對老年性癡呆的根治辦法, 因此積極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預防要從中年健忘開始做起, 具體方式有避免過度喝酒抽煙、補充有益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做一些手指運動等。 (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