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探秘美國幼稚園:孩子說了算

耶誕節時小朋友在分享禮物。

孩子們在博物館兒童區學習。

圖書館鼓勵孩子自己選擇書籍。

幼稚園的孩子們一起穿紅過春節。

編者的話

在美國, 幼兒社交和情感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培養孩子認知自我、和別人相處、對自己和別人負責的能力是其三個目標。

幼稚園裡, 選擇哪些食物、閱讀哪些故事、怎樣做遊戲等等, 都是“孩子說了算”, 老師則是孩子們的大朋友, 幫他們完成“自己的決定”。

社交:小衝突自己解決

美國幼稚園大部分實施混齡教育, 同一班裡3歲到5歲的都有。 孩子之間難免會發生小衝突。 一般情況下, 老師不會過早介入, 而是讓兩個小“責任人”自己溝通, 即使介入, 也僅提供一些引導, 讓孩子們“自己說了算”。

女兒田田班裡, 有個淘氣的男孩, 諾亞。 他一邊聽故事, 一邊用腳故意地碰索菲亞的腳。 索菲亞並未做聲, 舉手向老師示意。 看到眼前情景的老師問索菲亞:“你覺得應該怎麼做?”索菲亞低頭想了想, 隨即轉頭用堅定的語氣向壞笑著的諾亞說:“你碰到我的腳了, 要向我說對不起。

”諾亞自知理虧, 在大家面前低下了頭, 輕聲說“對不起”。

從事幼教工作24年莫里森女士介紹, 孩子的社交和情感能力被認為是個體成長的首要因素。 幼稚園教育成功的長遠標準, 是孩子能否儘快融入小學、中學, 甚至大學以及工作中。 自信友好、專注堅持、交流情感、聽從指引並主動參與活動, 是幼稚園老師工作的“考量標準”。 在讓孩子們認知自我的同時, 還要幫孩子學會和別人相處。 和小朋友們分享玩具, 進餐、上衛生間或做遊戲時排隊等, 是孩子們最基本的社交活動。 解決小衝突也是他們的一堂“必修課”。

探索:體驗獲真知

暑假, 馬西隆公立圖書館為孩子們安排了一系列接觸自然科學的手工活動。 將半杯奶、半杯奶油、一勺糖放入一個小密封塑膠袋,

混勻。 將4杯冰和4勺鹽放入一個大密封袋, 再把準備好的小塑膠袋放入, 不停搖晃3分鐘後, 涼爽的自製冰淇淋就做成了。 家長們和孩子們相互擊掌, 一起品嘗孩子的作品。 除自製冰淇淋, 還有自製橡皮泥、自製龍捲風等。 7月16日, 還邀請了美國國家航太航空局格林研究所的工作人員, 帶來宇航服等空間站使用物品與小朋友們互動, 傳播太空知識。

“孩子在幼稚園需要培養探索的能力”, 約書亞園長介紹, 大人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物, 在孩子們看來卻是新鮮的。 多創造機會, 鼓勵、引導他們感知探索“未知的世界”, 拓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更有益於孩子們全方位的成長。 在幼稚園裡, 老師會設定集體活動和自由活動時間。

即使在集體活動時, 老師通常只會規定“現在是閱讀時間”, 具體選什麼樣的圖畫書, “孩子們說了算”。

責任:從生活細節培養責任感

媽媽去幼稚園接田田時, 照例從她的衣帽櫃裡領到了家庭作業。 這天的作業是由美國營養協會推出的“我的餐盤”及對各種食物的歸類, 還有健康類和不健康類食物的舉例說明。 令人詫異的是, 居然還有普通牛奶、1%低脂以及2%低脂牛奶的區別。

幼兒社交和情感能力的發展目標之一, 是培養孩子對自己和別人的責任感。 幼稚園會傳達一個理念:人生會面臨成千上萬的選擇, 每個選擇會對自己、別人, 甚至整個社會乃至地球產生影響。

在幼稚園, 孩子們就需要面對健康的食物、節約用水、環境保護、安全行為等基本的選擇。 早教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還會通過一些公益活動,強化孩子們這方面的生活觀。上週末,孩子們參觀了俄亥俄州馬西隆博物館“脆弱的水域”攝影展,一進門便有針對孩子的活動。工作人員通過1升、20毫升和5毫升等3個量杯,直觀地為小朋友展示,地球水資源僅有2.8%的淡水可飲用。最後還啟發式地提問:“我們應該如何節約用水呢?”在圖書館的兒童借閱區,工作人員還會鼓勵孩子們多借書、讀書,不但“使自己學到更多知識,還能幫助圖書館得到更多的運營經費”。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為可以影響到他人。

尊重:多元大家庭,共度中國年

入園時,女兒田田是整個幼稚園唯一的中國小朋友。媽媽曾經擔心她能否適應。班主任霍林格女士自信地說:“曾有一個入園前只會說西班牙語的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孩子的適應能力超乎我們想像,你放心吧。”果然,熱情開朗的霍林格老師很快博得了田田的“芳心”。老師還請田田媽媽將教室裡的英文圖卡補充上相應的漢語,和英語、西班牙語一起展示。

去年春節前,霍林格老師特意向田田媽媽請教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並安排了“中國年”派對:班裡的老師和小朋友都穿上“中國紅”,教室門口還貼上了“春聯”。她還特意安排田田教小夥伴們如何使用筷子。

在美國,孩子可以直呼長輩姓名,大人們也會非常尊重地稱呼孩子為先生或小姐。做客時,主人拿出東西給孩子吃,家長不會替孩子決定“要”或是“不要”,一切都讓孩子自己做主。

在國內,遇到長輩時,家長會要求孩子叫爺爺、奶奶,有禮貌地打招呼。但在美國,成人不會“高高在上”,更願意“以身作則”,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他們認為,幼兒需要更友好的引導。65歲的路易士每次見到5歲的田田,總會或彎下腰,與她保持同一水準的視線,問候“我的好朋友田田今天開心嗎?” 早教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還會通過一些公益活動,強化孩子們這方面的生活觀。上週末,孩子們參觀了俄亥俄州馬西隆博物館“脆弱的水域”攝影展,一進門便有針對孩子的活動。工作人員通過1升、20毫升和5毫升等3個量杯,直觀地為小朋友展示,地球水資源僅有2.8%的淡水可飲用。最後還啟發式地提問:“我們應該如何節約用水呢?”在圖書館的兒童借閱區,工作人員還會鼓勵孩子們多借書、讀書,不但“使自己學到更多知識,還能幫助圖書館得到更多的運營經費”。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為可以影響到他人。

尊重:多元大家庭,共度中國年

入園時,女兒田田是整個幼稚園唯一的中國小朋友。媽媽曾經擔心她能否適應。班主任霍林格女士自信地說:“曾有一個入園前只會說西班牙語的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孩子的適應能力超乎我們想像,你放心吧。”果然,熱情開朗的霍林格老師很快博得了田田的“芳心”。老師還請田田媽媽將教室裡的英文圖卡補充上相應的漢語,和英語、西班牙語一起展示。

去年春節前,霍林格老師特意向田田媽媽請教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並安排了“中國年”派對:班裡的老師和小朋友都穿上“中國紅”,教室門口還貼上了“春聯”。她還特意安排田田教小夥伴們如何使用筷子。

在美國,孩子可以直呼長輩姓名,大人們也會非常尊重地稱呼孩子為先生或小姐。做客時,主人拿出東西給孩子吃,家長不會替孩子決定“要”或是“不要”,一切都讓孩子自己做主。

在國內,遇到長輩時,家長會要求孩子叫爺爺、奶奶,有禮貌地打招呼。但在美國,成人不會“高高在上”,更願意“以身作則”,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他們認為,幼兒需要更友好的引導。65歲的路易士每次見到5歲的田田,總會或彎下腰,與她保持同一水準的視線,問候“我的好朋友田田今天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