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性尿崩症是什麼疾病
一般的尿崩症就是有垂體導致的激素分泌異常, 這樣才會出現尿崩症的, 尿崩症的出現同時也說明了腎小球的重吸收也出現了問題, 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和觀察。
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於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樞性或垂體性尿崩症), 或腎臟對ADH反應缺陷(又稱腎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 其特點是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 ADH又稱血管加壓素(VP), 主要在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合成, 為分子量1084的9肽。 ADH分泌後沿丘腦-神經垂體束下達其末梢, 儲存于垂體後葉中。 在生理刺激下垂體後葉以固定比例釋放抗利尿激素及其運載蛋白神經垂體素(neurophysinII)。 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漿滲透壓的調節, 此外還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緒、氣溫、藥物等因素的影響。
口服藥
(1)雙氫克尿塞:每次25mg, 每日3次, 作為鹽利尿劑可造成輕度失鹽。 可能一方面血容量減少刺激ADH分泌與釋放, 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對水分的再吸收, 但確切機理尚不明。 對腎性尿崩症也有效。 服藥時宜低鹽飲食, 忌咖啡、可哥類飲料。
(2)氯磺丙脲:體外試驗可增加血管加壓素的外周作用。 可能增加遠曲小管cAMP的形成, 也可能增加ADH的釋放, 但對腎性尿崩症無效。 用量為0.125~0.25g, 每日1~2次, 服藥後24小時起作用, 尿量減少。 副作用為低血糖、白細胞減少或肝功能損害, 與雙氫克尿塞合用可減少低血糖反應。
(3)安妥明:藥理作用可能是增加ADH釋放。 與DDAVP合用可對抗耐藥。 用量0.2~0.5g/次, 每日3次。 長期應用有肝損害、肌炎及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