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苓甘五味姜辛湯的組成

[組成]茯苓四兩(12g) 甘草三兩(9g) 乾薑三兩(9g) 細辛三兩(5g) 五味子半升(5g)

[用法]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半升, 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溫肺化飲。

[主治]寒飲咳嗽。 咳痰量多, 清稀色白, 或喜唾涎沫, 胸滿不舒, 舌苔白滑, 脈弦滑。

[方解]本方證多因脾陽不足, 寒從中生, 聚濕成飲, 寒飲犯肺所致, 此即“形寒寒飲則傷肺”(《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之義。 寒飲停肺, 宣降違和, 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飲阻氣機, 故胸滿不舒;飲邪犯胃, 則喜唾涎沫。 治當溫陽化飲。 方以乾薑為君, 既溫肺散寒以化飲, 又溫運脾陽以化濕。 臣以細辛,

取其辛散之性, 溫肺散寒, 助乾薑溫肺散寒化飲之力;複以茯苓健脾滲濕, 化飲利水, 一以導水飲之邪從小便而去, 一以杜絕生飲之源, 合乾薑溫化滲利, 健脾助運。 為防乾薑、細辛耗傷肺氣, 又佐以五味子斂肺止咳, 與乾薑、細辛相伍, 一溫一散一斂, 使散不傷正, 斂不留邪, 且能調節肺司開合之職, 為仲景用以溫肺化飲的常用組合。 使以甘草和中調藥。 綜觀全方, 具有溫散並行、開合相濟、肺脾同治、標本兼顧的配伍特點, 堪稱溫化寒飲之良劑。

本方原治支飲服小青龍湯後, 咳雖減, 但其人沖氣上逆, 出現氣從小腹上沖胸咽之狀, 繼投桂苓五味甘草湯, 服已, 沖氣雖平, 而反更咳, 胸滿者, 屬小青龍湯之變法。 因證無表寒, 沖氣已平, 故不用麻黃、桂枝解表散寒;寒飲尚存,

故仍用乾薑、細辛溫肺散寒化飲;因飲邪較重, 故配茯苓健脾滲濕, 以杜生痰之源。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寒飲咳嗽的常用方。 臨床應用以咳嗽痰多稀白, 舌苔白滑, 脈象弦滑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若痰多欲嘔者, 加半夏以溫化寒痰, 降逆止嘔;咳甚喘急者, 加杏仁、厚樸以降氣止咳;脾虛食少者, 可加人參、白術、陳皮等以益氣健脾。

3.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屬寒飲內停者。

4.使用注意:凡肺燥有熱、陰虛咳嗽、痰中帶血者, 忌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