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蛋白質與健身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幾十種, 概括起來有六大類: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和水。 蛋白質是有機高分子含氮化合物,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 是機體最重要的氮原, 使生命和運動的物質基礎。 於蛋白質是構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基本單位, 因此, 蛋白質對體育健身的效果有較大的影響。 那麼我們平時健身後應怎樣補充蛋白質才是正確的呢?

長期的健身可有效的改變身體組織的比例, 增加肌肉等瘦體組織的含量, 而減少脂肪等“肥”組織的比例。

這種有益的轉換需要通過營養供給的改變來達到效果, 而在飲食中供給的蛋白質如果沒有糖類等能量的保護, 也不能增加肌肉組織;如果補充過多的蛋白質不能無限制的增加肌肉組織, 相反可能造成其他器官功能損害, 如腎功能損害。

應適量地運動, 合理地飲食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對運動的成績是否所有提高至今尚無結論性的實驗根據, 但運動者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增加確是事實。 健身運動者蛋白質的供給量應為總能量的12%-15%, 約為1。 2-2。 0克/公斤體重。

運動越是專業蛋白質需要量越高。 普通人平常生活時蛋白質需要量為0。 8-1。 0克/公斤體重。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兩大類。 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更接近於人類, 因而利用率更高。

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補充蛋白質的最好選擇是動植物蛋白質搭配互補, 動物性蛋白質的比例可占到50%或以上。

單純地認為增加蛋白質營養會促進肌肉組織的增長是錯誤的, 這必須在進行漸進性力量訓練的前提下, 同時補充適宜的蛋白質支持才能使肌肉增長, 而且過量的補充蛋白質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作用。

健身運動者增加蛋白質的科學方法是:在每天需要的總熱量中將蛋白質的比例增加, 如平常人的15%增加到18%或者20%, 而不是再額外增加蛋白質而加大每天所需的總熱量。

身高165釐米的男性, 健身運動時可攝入的蛋白質量約為:(165-105)×1.5=90克, 占每日總量(2100千卡)的17%, 如增加到2.0克 /公斤體重後約為120克, 占22%。 如果每天吃300克的大米(面), 那麼此男性還可每天攝入約345-495克的瘦肉類食物, 包括瘦肉、雞肉、魚、蝦、雞蛋、牛奶等。

如果攝入不足, 可以考慮使用蛋白質補充劑, 但優先選擇從食物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