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刺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Cì Línɡ

【別名】野菱(《綱目》)

【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實。

【原形態】一年生水生草本。 浮生葉通常斜方形, 或三角狀菱形,

長2~5釐米, 寬2~7釐米, 上面光滑, 下面的主脈上略有長絨毛, 上部邊緣有銳齒, 基部邊緣廣楔形, 全緣;葉柄長5~10釐米。 花白色, 腋生。 果實的四角或二角有尖銳的刺, 綠色, 上方兩刺向上伸長, 下方兩刺朝下, 果柄細而短。 花期7~8月。 果熟期10月。

【生境分佈】野生於水塘中或田溝內。 分佈長江流域。

【性味】《綱目拾遺》:味甘, 性平, 無毒。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生食補脾健胃, 止渴生津, 平肝氣, 通腎水, 益血消食。 老者煮食, 健脾, 止泄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