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任性脾氣大怎麼辦
寶寶在1歲多的時候, 已經是能聽懂大人講話了, 只是自己在言語上可能是欠缺表達的, 一歲多的寶寶和嬰兒最大的卻別就是, 對任何東西都是非常好奇的, 而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了, 如果家長們平時太慣著孩子的話, 是很容易讓寶寶養成壞脾氣的習慣, 那寶寶任性脾氣大怎麼辦呢?
1歲半寶寶為什麼脾氣大
1歲半大的孩子他們好奇、好動, 而且精力充沛。 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他們的典型行為:
1、開始認知語言, 懂得一句話裡字詞的前後關係了。 但是他們還不能十分清楚地明白“不”的含義, 也不知道昨天媽媽說的“不”到了今天還適用。
2、他們還不瞭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 比如說, 他們並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
3、一旦他們想要, 他們就要馬上得到, 讓1歲半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
1歲半寶寶脾氣大任性怎麼辦
1、說話的態度要堅定
可以給孩子做示範, 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 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面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 說話的態度是堅定的,
2、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
保證家裡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 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 如果孩子拿了一個他不該拿的東西, 父母就趕緊把這個東西拿走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3、安慰和轉移注意力
如果你1歲半的孩子使勁掙扎就是不願意被“卡”在他的小餐椅裡, 那麼你最好安慰他, 告訴他你知道他不喜歡被安全帶綁起來, 也不喜歡用小桌面卡住小椅子使他不能動彈, 但是必須這樣做。 然後把你的孩子放在椅子上, 用其他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
4.冷處理
寶寶哭鬧不止, 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 即當寶寶哭鬧不止的時候, 家長應該先置之不理, 或者假裝走開, 放任孩子自己哭泣。 等孩子的情緒稍微冷靜一點後, 家長再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他明白, 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是最招人喜愛的。 相反的, 無理取鬧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反而會讓周邊的人們討厭。
1歲半的寶寶脾氣大是很常見的, 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1、訓導並非懲罰
小孩犯錯、淘氣的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瞭解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 孩子可能出於幼稚、嫉妒、恐慌、疲勞、壓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錯。 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陪孩子玩, 一起看書,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深入瞭解孩子的心靈有助於我們選擇適當地訓導方式。 預料孩子可能出現的淘氣行為, 可以幫助我們對症下藥。 例如, 如果害怕孩子在超市發脾氣, 在出門前, 我們最好先和他說明我們的購物計畫以及我們所期望的孩子的表現。
2、冷處理很重要
別以為小孩子只顧著發脾氣, 他其實也在偷偷地觀察你的反應。 遇到這種情況, 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 別理他, 要讓孩子明白, 你已經看穿了他的把戲, 這一套不管用了。 為了讓冷處理有效果, 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輩的思想工作, 千萬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另外, 爸媽們要提醒自己, 別被孩子的壞脾氣傳染, 如果孩子不聽你的勸, 告訴自己人在氣頭上都是這樣的, 給他一點冷靜的時間吧。
3、食物調整性格
孩子的食物不僅決定了他們的體重, 還決定了他們的感覺和行為良好的程度。 對於這類孩子, 父母要格外留意他們是否缺乏了富含鈣鎂的食物。 由於鈣有助於神經刺激的傳導,缺乏鈣,令孩子的神經無法鬆弛下來,造成精神緊張,脾氣暴躁。同樣,缺乏鎂會干擾神經活動傳導,引發暴躁和緊張。父母在膳食中可增加牛奶、豆製品、海帶、小魚幹、泥鰍、香蕉、蘋果與堅果和深色綠葉蔬菜。
4、轉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無理取鬧,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獎勵,起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歡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時候,他就故意搗亂或吵鬧;有些小孩子不讓父母離開,爸爸媽媽急著去上班,他就是不讓等。對待年齡比較小的小孩子,書上說的要講道理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孩子比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用發脾氣對待寶寶,小孩不會聽的,只會大家都不開心。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既讓他有新鮮的感覺,又不會違背父母的原則。
5、找個有威信的人來鎮場
孩子平常最容易跟誰找茬?肯定是那個疼他最多的人。在小孩子的心裡,像媽媽、奶奶這些經常照顧自己的人都是軟柿子,就算發脾氣也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所以肆無忌憚。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求助於那些權威人物,比如爺爺、爸爸,常常一兩句話一說,小孩子就乖乖聽話了。
6、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儘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由於鈣有助於神經刺激的傳導,缺乏鈣,令孩子的神經無法鬆弛下來,造成精神緊張,脾氣暴躁。同樣,缺乏鎂會干擾神經活動傳導,引發暴躁和緊張。父母在膳食中可增加牛奶、豆製品、海帶、小魚幹、泥鰍、香蕉、蘋果與堅果和深色綠葉蔬菜。4、轉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無理取鬧,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獎勵,起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歡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時候,他就故意搗亂或吵鬧;有些小孩子不讓父母離開,爸爸媽媽急著去上班,他就是不讓等。對待年齡比較小的小孩子,書上說的要講道理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孩子比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用發脾氣對待寶寶,小孩不會聽的,只會大家都不開心。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既讓他有新鮮的感覺,又不會違背父母的原則。
5、找個有威信的人來鎮場
孩子平常最容易跟誰找茬?肯定是那個疼他最多的人。在小孩子的心裡,像媽媽、奶奶這些經常照顧自己的人都是軟柿子,就算發脾氣也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所以肆無忌憚。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求助於那些權威人物,比如爺爺、爸爸,常常一兩句話一說,小孩子就乖乖聽話了。
6、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儘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