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用中醫泡藥酒
按其中所含的藥材性質的不同, 藥酒可以分為動物藥酒、植物藥酒、動植物藥酒, 以及礦物類藥酒。 常用的藥材有人參、蛇、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等。
俗話說“酒乃百藥之長”, 酒本身也有藥的作用;而且, 酒可以把藥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藥效。 “酒借藥勢、藥借酒力”, 酒和藥能互相提高作用。 如果說平時單用藥時能發揮三分藥力, 那麼在藥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 而且酒和藥混合後, 酒勁會加大, 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 對於藥酒, 就只能喝一口。
酒用白乾, 藥材整根或切片
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 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 酒量小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 通常不選曲酒, 因為曲酒是由酒麴發酵而成, 其內含有的酒麴香會和藥物的氣味混合, 產生怪味, 令人聞起來不舒服。 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 與藥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
白酒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 存放時間長。 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藥酒, 其酒精含量少, 對人體刺激較小。 使用果酒製作時, 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藥材煮好後, 把藥渣去掉, 取適量藥液兌入果酒中飲用。
藥材可以整根放, 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 但很少研磨成顆粒。 因為顆粒容易使藥液混濁, 透光度不好,
裝藥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 便於密閉、防止藥物氧化。 深色的瓶子最好, 如果用透明的瓶子, 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 藥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 一般來說, 浸泡後的藥材約占全部藥酒體積的1/3。
每次喝一兩半
將藥材泡入酒中, 室內常溫保存, 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 每天搖動數次, 這被稱為“冷浸法”, 是最常用的。 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藥材放入酒中加熱煮, 可以溫陽解表。 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 使度數變低, 不宜長期保存, 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
當藥酒的顏色不再加深, 表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 藥酒濃度已達到最大,
一旦出現下述情況, 就不要服用了, 如藥酒質地混濁、絮狀物明顯、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
飲用時, 每次喝一兩到一兩半。 不善飲酒者可將藥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 按量飲用。 滋補類藥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藥酒, 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安神類藥酒, 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