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養生必須要懂得事情

《呂氏春秋》在表述自己的宇宙觀時, 融入了《老子》、《易傳》的思想。 它說:“太一出兩儀, 兩儀出陰陽, 陰陽變化, 一上一下, 合而成章。 渾渾沌沌, 離則複合, 合則複離, 是謂天常……萬物所出, 造於太一, 化於陰陽。 ”把“太一”看作世界本體。 又說:“一也者, 至貴, 莫知其原, 莫知其端, 莫知其始, 莫知其終, 而萬物以為宗。 ”這裡又把“一”看作萬物之宗。 “一”, 元初之氣, 是世界萬物的本原。

《呂氏春秋》不僅繼承和改造了《老子》的本體論, 而且繼承和發揮了稷下道家的精氣說。 我們知道, 在稷下道家那裡, 精氣不僅是世界萬物的本原, 而且是精神的根源。

管子認為“精氣”不僅是產生五穀和列星的本原, 而且也是“鬼神”所賴以為鬼神, “聖人”所賴以為聖人的物質基礎。 《呂氏春秋》發揚了這一思想:“精氣之集也, 必有入也。 集於羽鳥, 與為飛揚;集於走獸, 與為流行;集於珠玉, 與為精朗;集于樹木, 與為茂長;集于聖人, 與為夐明。 精氣之來也, 因輕而揚之, 因走而行之, 因美而良之, 因長而養之, 因智而明之。 ”在這裡, “精氣”既被看作一切生命運動的源泉, 也被看作產生聖智的源泉。

《黃帝內經》直接繼承了黃老之學的精氣學說, 並以其精氣作為其哲學的主要範疇, 建立了以養生為主旨的哲學體系。 《素問·天元紀大論》引《太始天元冊》說:“太虛廖廓, 肇基化元, 萬物資始, 五運終天, 布氣真靈, 總統坤元。

九星懸朗, 七曜周旋, 曰陰曰陽, 曰柔曰剛, 幽顯既位, 寒暑馳張, 生生化化, 品物咸章。 ”《內經》認為氣是萬物的本原, 它是萬物資始、品物咸章的物質元素, 不論是天下的日月星辰, 還是地上生化滋長的萬物, 都是由氣構成的。 “天地合氣, 別為九野, 分為四時。 ”這同樣是說, 萬物的產生都是以氣為始基的。

由於氣的結合而產生的萬物不計其數, 任何事物的不同狀況, 都是氣的運動變化的結果。 “氣始而生化, 氣散而有形, 氣布而蕃育, 氣終而象變, 其致一也。 ”《內經》所說的“氣”是什麼呢?《內經·靈樞·決氣》說:“上焦開發, 宣五穀味, 熏膚, 充身, 澤毛, 若霧露之溉, 是謂氣。 ”這是說“氣”是一種像霧狀的物質元素。 《內經》又稱此氣為陰陽之氣:“清陽為天, 濁陰為地。

”清輕之陽氣和濁重之陰氣充滿於宇宙之間, 它們相互作用而產生自然界的雲雨現象。 “地氣上為雲, 天氣下為雨, 兩出地氣, 雲出天氣。 ”陰陽二氣互相作用的規律也是天地萬物的規律, “陰陽者, 天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 變化之父母, 生殺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宇宙間的一切現象便自然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和說明:“天地者, 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 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 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 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 萬物之能始也。 ”進一步認為人和自然界都是由氣構成的, “天為陽, 地為陰, 日為陽;月為陰, 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 人亦應之。 ”

《內經》認為, 人的形體、外貌、情感意志是與天地等自然現象相互對應的。 “天有日月, 人有兩目;地有九州,

人有九竅;天有風雨, 人有喜怒;天有雷電, 人有音聲;天有四時, 人有四肢;天有五音, 人有五臟;天有六律, 人有六腑。 ”自然現象中的日、月、雷、電、風、雨等與人的耳目九竅等外形和喜怒哀樂等情感是一一相應的, “歲有三百六十日, 人有三百六十節”, “地有十二經水, 人有十二脈”。 其次, 社會政治、人的道德也是與天地的自然現象相應的。 《內經》強調“天人相應”的目的, 是注重人作為宇宙中的一部分, 如何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適應陰陽四時的變化, 加強身體的調養, 這是其積極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