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苣荬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中藥志》。

【拼音名】Jù Mǎi Cài

【英文名】Field Sowthistle Herb, Herb of Field Sowthistle

【別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 苦荬菜、取麻菜、苣菜、曲麻菜、苦苦菜、敗醬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匍莖苦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nchus brachyotus D C.

采收和儲藏:春季開花前采收, 鮮用或曬干。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涼血止血。 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急性菌痢;腸炎;肺膿瘍;急性闌尾炎;葉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鮮品30-60g;或鮮品絞汁。 外用:適量, 煎湯熏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河北中藥手冊》:清熱解毒。 治急性細菌性痢疾, 急性喉炎, 內痔脫出。

2.《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治白帶及產后瘀血腹痛, 闌尾炎。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