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專家:過度挖耳易致霉菌性外耳道炎

洗澡后, 不少人都習慣用棉簽徹底清潔耳朵內外。 然而, 醫學專家提醒過度挖耳、長期挖耳, 易引發霉菌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有一定的自潔功能, 沒有必要每天清潔。

近日, 在廣西南寧工作的余先生突然感覺右耳瘙癢并伴有灼熱感。 硬抗了幾天后, 癥狀不但沒有好轉, 反而還出現了間歇性耳鳴。 到醫院就診后, 余先生被確診為霉菌性外耳道炎。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彭杰介紹, 不少人每天洗澡后都會用棉簽徹底清潔耳朵內外才放心, 然而正是這個“好習慣”導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發生。

彭杰表示, 過度挖耳、長期挖耳, 特別是當使用不潔物挖耳時, 很容易將霉菌帶入外耳道。 外耳道環境一般較為溫暖濕潤, 適宜霉菌生長, 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 很容易引發霉菌性外耳道炎。 此外, 外耳道進水或積存分泌物、長期全身使用抗生素或耳內滴用抗生素等, 也會引發霉菌性外耳道炎。

專家提醒, 長期地對外耳道進行刺激, 也不排除會罹患外耳道腫瘤的可能。 由于外耳道有一定的自潔功能, 因此沒有必要每天進行清潔。 如果洗頭、游泳耳朵進水, 可將頭輕側, 待水流出后, 用清潔的棉簽輕輕將外耳道內的水沾掉或用吹風筒暖風檔輕柔吹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