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氾濫讓我們“聾” 噪音是如何傷害內耳的?
明天是全國第十六個“愛耳日”, 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目前我國聽力損失人數位列世界第一, 每年新增聽損人數達30萬
這一資料說明廣大民眾用耳知識的匱乏以及保護聽力意識的淡漠
噪音氾濫讓我們“聾”
噪音是導致耳聾的常見原因之一, 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
目前整體的社會環境凸顯出噪音氾濫的局面。 我們普通百姓接觸最多的, 莫過於建築噪音、交通噪音和社會生活噪音。 在這其中, 社會生活噪音對我們的危害最為多見。 這是因為隨著科技發展, 電子產品的應用日益廣泛, 各種播放機、複讀機、平板電腦大量佔據了人們的生活;加之休閒娛樂場所的興旺、各種發聲玩具的時興無一不把我們推向一個充斥噪音的環境。
從對娛樂性噪音的描述不難看出, 除了職業因素外(演員、KTV工作人員), 青少年正是目前接觸娛樂性噪音最多、最密切的人群。 他們在學習中使用複讀機、電腦, 平時用耳機聽音樂、熱衷於參加各種賽事、活動, 出入KTV、遊戲廳等;這樣的生活模式使得廣大的青少年朋友頻繁暴露在噪音環境中, 稍不注意, 就會造成聽力損失。
噪音是如何傷害內耳的
雜訊性聽力損失又稱雜訊性聾, 是由於長期受噪音刺激而發生的一種緩慢的、進行性聽覺損傷,
青少年安全用耳“三提醒”
現代生活模式讓青少年暴露在“聾”的嚴重威脅中,
1.減少接觸:經常戴耳機、尤其是喜歡戴內置耳機聽CD的愛好者, 應掌握“60~60~60”原則, 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的60%, 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戴內置耳機聽MP3的愛好者要遵循“80~90原則”, 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80%, 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90分鐘。
2.個體防護:參加噪音活動時注意使用耳塞、耳罩和防聲帽, 這是阻隔噪音、減少聽力損害的有效措施。
3.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保護聽力至關重要。 生活中正確用耳包括:(1)不經常挖耳;(2)保持耳道乾燥;(3)正確擤鼻。 (4)耳部疾病及時治療。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1.公車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不要使用耳機聽音樂, 因為為了蓋過雜訊,
我國古人把“耳聰目明”總結為聰明, 可見良好的視力、聽力是我們擁有學習、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 青少年朋友學業重、用耳頻繁, 易受雜訊侵害, 是“安全用耳”知識最應該普及到的物件。 遠離噪音、遠離傷害、保護耳朵、保護聽力。 讓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 長久享有聆聽美妙聲音的能力!
文/張華 韓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