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第二腰椎怎麼找

人體的腰椎一共有五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多半會出現在腰一到腰二, 腰三到腰四, 這是臨床最容易出現的地方。 但是如何確定是腰的第幾椎出現問題呢?其實, 我們的髂前上棘平對第四腰椎, 往上摸兩個就是第二腰椎, 找起來非常的方便。 本文介紹了腰椎椎體的結構特點, 一起來看看吧。

腰椎有5個, 椎體高大, 前高後低, 呈腎形。 椎孔大, 呈三角形, 大於胸椎, 小於頸椎。 關節突呈矢狀位, 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 向後內側, 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 向前外側。 上關節的外側有一乳突, 棘突為四方形的骨板, 水準地突向後。 橫突短而薄, 伸向後外方, 根部的後下側有一小結節, 稱為副突, 在發生過程中橫突與肋同源, 副突應為真正的橫突。 第1~第3腰椎的橫突逐漸增長, 以第3腰椎最長, 第4、5腰椎的則逐漸變短。 第5腰椎椎體特別大, 椎體前面特別高, 當第5腰椎與骶骨相接時,

構成向前凸的岬。

腰椎椎體的椎體結構特點:

1、 皮質骨的橫斷面掃描皮質骨構成包繞松質骨的殼結構, 平均厚度大約1、5~3、5mm, 根據其厚度和骨質特點又分為三種情況:a、椎體前緣和兩側的馬蹄形部分, 其形狀和皮質骨厚度比較規則, CT值範圍:400~500;b、椎弓根區, 指與椎弓根相連的椎體側壁和椎體後壁部分,

此區皮質骨厚度由椎體向椎弓根方向逐漸增厚, 連接椎弓根處最厚。 CT值範圍:500~800;c、椎弓根間區, 位於椎弓根間的椎體後壁, 皮質骨厚度在三部分中最薄, 甚至在椎體中部缺如, 相應於椎體後壁靜脈竇。 CT值範圍:200~400。

2、 松質骨的橫斷面掃描 松質骨與皮質骨比較,

具有高度的不均勻性, CT值範圍從數10至250以上。 以椎體中部為例:椎體中央略偏後部分的骨質比較緻密, 此外的周圍部分骨質較疏散, 而近椎弓根部分介於兩者之間, 椎體前部皮質骨下松質骨最低;靠近上下腰終板的松質骨平均較椎體中部質密, 而下部略高於上部

正常情況下, 第一腰椎, 第二腰椎, 第五腰椎, 是無法直接判斷的, 需要通過第三腰椎的體表標誌, 以及第四腰椎的體表標誌向上沿著棘突數。 第三腰椎體表標誌在下胸部肋緣同一水準, 向上數一椎體即是第二腰椎, 以及第四腰椎在兩髂骨連線中點, 向上數兩個椎體就是第二腰椎。 必要時可以進行腰椎放射的檢查。 更加明確椎體的情況。

找脊椎的確切位置就需要借助體表骨性標誌, 根據體表骨性標誌的位置再找就比較容易了。 左右髂脊最高點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平第四腰椎水準, 你可以先找到他, 再往上數兩個椎體就可以找到了。 直立, 兩手下垂時, 兩肩胛骨下角的水平線與左右髂脊最高點連線的中點, 平第十二胸椎, 再往下數兩個椎體就可以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