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培養“乖小孩” 別抑制孩子天性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因為“懂事”和“乖”, 是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小孩子心裡也知道:自己表現的“乖”, 大人就會高興, 大人就會喜歡自己, 誇自己“懂事”。 為了得到這些, 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藏起來, 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而事實上小時候表現越“乖”, 越“懂事”的孩子, 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想知道為什麼嗎?聽專家詳解其中玄機。
“乖”意味著討好大人, 忽視真實的自己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 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 原因就是, 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 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 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 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 情願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 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
“乖”意味著不敢表達真實情緒
每次聽到看到有家長說“愛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隨便哭”一類的話, 我就有些生氣。 因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才會順利的哭。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 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 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 全盤接納。 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育, 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越“乖”的孩子, 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 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 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 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們過著一種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 如公務員, 這樣的才是“乖孩子”。 而越乖的孩子, 隨著他漸漸長大, 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 一個生活中的“媽寶男”, 完全不能自主的棋子。 這麼“乖”, 能有什麼大作為?從這個角度講,
越“乖”的孩子, 越容易落後于時代
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 端鐵飯碗, 吃“公家飯”。 可現實是什麼呢?做了公務員的, 忍受著低效的官僚體制;而那些去中關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小孩, 如今占人先機, 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並不說乖小孩不會成就一番事業, 但卻被“乖”限制了太多。
“乖”不是個褒義詞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 “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只可惜, 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並不多, 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 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 越以犧牲創新能力為代價。 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 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 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 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 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培養孩子的目標千千萬, 最差的就是那個“乖”小孩!親愛的小孩, 從現在起, 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叛逆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