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中醫養生 “以順為養”

大師們的養生經驗各有高招, 體現出中醫學因人、因地、因時辨證養生的法則和他們的不同體驗。 在這些感受中, 重視和強調心養、食養、體養、藥養四條瑰寶,

充分體現了中醫學“以順為養”的主流意識。

心養, 包括“德養”在內, 是大師們養生心得中被列為第一位的要務。 “思無邪僻是一藥, 行寬心和是一藥, 心平氣和是一藥, 心靜意定是一藥。 ”這幾句話是《大藏經》中說的, 強調的是心養的至上功能。 《黃帝內經》中有形式不同而意義完全一致的表述:“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鄧鐵濤教授提出的“養生必先養德, 大德方得其壽;養生必重養心, 心寬方能體健”的理念;王玉川教授宣導的“靜以養神, 淡泊名利, 修德潤身”的觀點等, 都是大師們在一生實踐、一生歷練中用心編織出的妙法錦囊。

食養, 是最基本的養生內容。 人之健康與否, 無非在於氣血、津液、精血, 而它們無不來源於機體對食物的受納、生化、吸收、利用。 “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程莘農教授的“合五味, 宜清淡, 吃暖食”、路志正教授的“調養脾胃, 注重三杯茶(上午綠茶, 下午烏龍茶, 晚上普洱茶)”、李振華教授的“飲食有節, 定時、定量、定性”、顏正華教授的“七分飽,

減肥胖, 忌吸煙, 慎飲酒”、王綿之教授的“做到細嚼慢嚥, 切忌暴飲暴食”等論述, 都是取之有據、行之有效、仿之有驗的食療真經。

體養, 包含與身心健康有密切關係的體能鍛煉和愉悅身心的多種文體活動。 任繼學教授力倡“漫步四季, 因時而動”的行為, 蘇榮紮布教授堅持“搓臉、轉睛、叩齒、挺腹、太極拳”的綜合程式, 張琪教授重視清晨不間斷的光浴、氣浴、風浴的“三浴法”, 賀普仁教授自創經絡引導養生的“六步功”等, 都是極具個性特點的體養妙訣。

藥養, 強調的是藥物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除了對相關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外, 利用藥物的特性, 在自然養生中雜以藥物的支援或輔助, 以為人體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促進和支撐。 這些中醫造詣非凡的大師們, 在為他人提供各種藥養良方的同時, 也為自己量身定制出極具個性特色的藥養方法:朱良春教授常服六味地黃丸, 他認為該藥有延緩衰老的作用;李輔仁教授長於在通利大便上做文章, 他認為上下通暢是預防多種疾病發生的不二法門;張學文教授每天早晨上班前要喝一杯自製的菊花、麥冬、枸杞茶,

他認為此茶能夠養精提神、護衛正氣……如此豐富多彩的藥養法, 或據於對醫理的拓展, 或據於對藥物的效用, 或據於對時令的把握, 或據於對地域的考慮, 或據於對體質的辨識, 點滴中折射出大師們的高深學問和審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