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遂足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Yánɡ Suí Zú
【別名】蛇尾、海蛇尾
【來源】
藥材基源:為陽遂足科動物灘棲陽遂足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hiura vadicola Matsumoto.
採收和儲藏:捕捉後, 去掉肉, 洗淨, 曬乾。
【原形態】灘棲陽遂足, 體扁平星狀, 盤略五角形, 直徑為7-11mm, 腕一般5個, 長為100-180mm, 或更長些。 盤的間輻部略凹入, 背面覆有裸出的皮膚, 皮內有圓形穿孔板骨片。 輻楯長大, 梨形, 外端與腕基部相接, 內端及側面圍有數行橢圓形小鱗片。 口楯小 , 略呈五角狀, 側口板呈三角形, 彼此不相接。 顎細長, 口棘2個, 形成成對的齒下口棘。 背腕板為卵圓形, 彼此相接。 腹腕第1塊小, 第2-3塊近方形, 以後漸寬。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時體為褐色, 腕末端呈灰褐色或灰色, 腹面略淺。 常潛棲於潮間帶泥沙灘內, 常把2個腕的末端、觸手等露在沙外。
資源分佈:我國各海區沿岸均有分佈。
【性味】味鹹;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殺蟲止癢。 主風濕疼痛;勞傷疼痛;頑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