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孩睡覺老是一驚一乍

小孩子睡覺時, 其實如果沒有太大的聲音是吵不醒的, 但有的小孩睡覺老是一驚一乍的是怎麼回事呢?所謂的一驚一乍就是睡不安穩, 有時候睡著覺就起來大哭, 相信這種情況家長們都會有所經歷。 有的家庭小孩子在睡覺時, 大人們總是不敢發出任何的聲響就怕吵響孩子, 導致孩子對聲音的抵抗力減弱。

寶寶在睡覺時總一驚一乍的, 所以很擔心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家裡的老人認為寶寶是被嚇到了。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現象叫做“驚嚇反射”。

什麼是驚嚇反射?

驚嚇反射是嬰兒早期非常重要的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 幫助嬰兒防禦外來突襲。 驚嚇反射在睡眠過程中的典型表現——驚醒, 可以避免睡眠過程中受襲危及生命。

驚嚇反射在不同嬰兒的身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其影響的高峰期會在嬰兒出生的頭1個月, 然後在2個月後逐漸消退。

如果到嬰兒4個月時, 該原始反射還沒有很好地消退, 將對嬰兒此後的睡眠、運動、情緒、適應力等產生深遠影響。 這種情況最好去諮詢醫生。

對嬰兒有哪些影響?

嬰兒受到突然的光線、聲音或晃動刺激, 除四肢會表現出突然緊張顫抖外, 還易突然哭泣。

如果是在睡眠中, 嬰兒較易驚醒, 若哄睡及睡覺的方式不當, 則會進一步影響母嬰睡眠品質。

一般嬰兒4個月前的睡眠障礙, 最可能的原因是驚嚇反射。

01

驚嚇反射會導致寶寶情緒波動

那些受驚嚇反射影響較大的嬰兒, 可能表現為經常哭泣, 若情緒波動較大,

可能令看護人倍覺辛苦。

02

驚嚇反射會導致寶寶哭泣

當我們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都有可能無意中激發他們的驚嚇反射而導致寶寶哭泣, 會以為寶寶不喜歡躺下、俯趴、翻身或換尿布等, 這樣可能導致寶寶失去很多運動機會。

這不僅影響寶寶的運動發展, 還會阻礙驚嚇反射的抑制和消退, 同時也會影響到寶寶的感官發展。

03

會影響嬰兒對新環境的適應

寶寶在新環境裡會表現得非常敏感、不安、哭泣等。

寶寶被經常嚇醒該怎麼辦?

不妨嘗試給寶寶包繈褓。 重點是把手臂包裹好, 這樣寶寶會更有安全感。 給寶寶穿裹住手臂的睡袋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不過如果周圍環境太熱, 就不要做了。

另外, 多帶寶寶出門曬曬太陽,

呼吸新鮮空氣, 平時多給寶寶做做撫觸, 讓寶寶練習俯趴, 也有助於寶寶運動的發展和驚嚇反射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