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體位性高血壓怎麼治療?

體位性高血壓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 體位性高血壓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高血壓的特徵, 是突然的一種疾病, 一般嚴重的體位性高血壓患者有心悸、容易疲倦等症狀, 對於體位性高血壓患者大多數是不需要服用降壓藥的, 平時需要多注意鍛煉身體, 提高身體素質, 多注意休息,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體位性高血壓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由於它的發病機理與一般高血壓不同, 所以不能採用治療一般性高血壓的辦法來治療體位性高血壓。 實驗證明, 使用利尿藥不但不能降低血壓, 反而會激發血壓進一步升高。 因此, 體位性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是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肌肉的豐滿程度, 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服藥治療, 個別症狀明顯者, 可適量服用神經功能調節藥(如穀維素等)、中樞及周圍神經營養製劑(如腦複康、維生素類、肌苷及有關中藥)、安定類鎮靜製劑。

體位性高血壓一般預後都比較好, 沒有遠期不良後果。 因此, 門診檢查發現有血壓增高的人, 應當明確是否為體位性高血壓, 以免採用不必要的或錯誤的治療措施影響患者的心身健康。

體位性高血壓是指患者站立後收縮壓升高至少大於20mmHg。

體位性高血壓在各種研究中的發生率在8.7%~16.3%。

此病的特點是它一般沒有高血壓的特徵, 多數在體檢或偶然的情況發現, 其血壓多以舒張壓升高為主, 且波動幅度較大。 個別嚴重者可伴有心悸、易疲倦、入睡快等。 血液檢查血漿腎素活性較正常人高, 甚至超過一般高血壓病患者。

體位性高血壓的發生機理, 一般認為與靜脈、靜脈竇的“重力血管池”過度充盈有關。

人體心臟水平面以下部位的靜脈和靜脈竇, 在受到血液重力影響時, 會脹大起來, 醫學上將這些靜脈或靜脈竇稱為“重力血管池”。 當人平臥時這些血管池不受什麼影響, 但在站或坐位時, 由於淤滯在下垂部位靜脈血管池內的血液過多, 使回流心臟的血流量減少, 心排出量降低, 從而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全身小血管, 尤其是小動脈長期處於收縮或痙攣狀態, 造成血壓升高。 有些人對這種反應特別敏感, 所以可產生體位性高血壓。

對於體位性高血壓, 一般不用降壓藥物治療。 若使用降壓藥, 如利尿劑等,

不但不能降壓, 反而會激發血壓進一步升高, 因此, 主要治療方法是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肌肉豐滿度, 個別症狀明顯者, 可適當服用腦複康、肌苷、維生素B、穀維素等, 對神經加以調節即可。

體位性高血壓一般預後較好, 沒有遠期不良後果, 但在診斷時, 應明確是否為體位性高血壓, 以免採用不必要或錯誤的治療措施, 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