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香茅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Xiānɡ Máo

【英文名】Lemongrass Herb

【別名】茅香、香麻、大風茅、檸檬茅、茅草茶、姜巴茅、薑草、香巴茅、香茅草、風茅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bopon citratus(D C.) Stapf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曬乾。

【性味】辛;溫;甘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溫中止痛;止瀉。 主感冒頭身疼痛;風寒濕痹;脘腹冷痛;泄瀉;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外用:適量, 水煎洗或研末敷。

【附方】①治風寒濕全身疼痛:香茅一斤。 煎水洗澡。 (《四川中藥志》)②治骨節疼痛:茅草茶、石錯(即辣子青藥)、土荊芥各一兩。 搗絨加酒少許, 炒熱包痛處。 (《貴州草藥》)③治心氣病,

胃病, 肺病:茅草茶, 煎水服。 (《貴州民間藥物》)④治虛弱咳嗽:茅草茶二兩。 煎水當茶服。 (《貴州民間藥物》)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散跌打傷瘀血, 通經絡。 頭風痛, 以之煎水洗。 將香茅與米同炒, 加水煎飲, 止水瀉。 煎水洗身, 可祛風消腫, 解腥臭。 提取其油, 可止腹痛。

2.《陸川本草》:發表退熱, 消腫止痛。 主治風濕骨痛, 跌打損傷, 感冒身熱。

3.《四川中藥志》:祛風濕, 散涼寒。 治筋骨疼痛及半身麻木。

4.《廣東中藥》Ⅱ:治頭暈, 頭風, 風痰, 鶴膝症;煎水飲可以止心痛。

5.《貴州草藥》:補虛, 止咳, 鎮痛, 寧心。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