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睡覺流口水是怎麼回事 睡覺流口水要小心五種疾病

睡覺流口水是怎麼回事?

1脾胃虛弱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開竅于口, 成年人晚上睡覺流口水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脾虛所造成的, 即俗稱的脾胃虛弱。

當脾虛運化失常時, 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 肌肉彈力不足, 容易鬆弛, 因此睡著後, 會張開口, 形成口水外流。 這種情況多因飲食失調, 勞逸失度, 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胃運動功能減弱、水濕停留、脾胃濕熱或胃裡存食下降、胃熱上蒸所致, 即所謂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正確做法:可以試試吃一些具有健脾功能的中藥或者食物, 比如蓮子、玉米、紅棗、山藥、蜂蜜等,

推薦蓮子紅棗米粥, 健脾效果不錯。

2口腔衛生不良

口腔裡的溫度和濕度最適合細菌的繁殖, 牙縫和牙面上的食物殘渣或糖類物質的積存, 容易發生齲齒、牙周病。 這些不良因素有刺激, 可造成睡覺時流口水。

正確做法:睡覺之前最好不要吃東西, 同時要刷牙或者漱口, 配合壓線之類的工具清潔口腔, 建議晚上刷完牙之後再用漱口水漱一兩分鐘, 一定要保證嘴裡沒有甜鹹等味道。

3前牙畸形

這可能由於遺傳因素造成後天不良習慣, 如啃指甲、吐舌、咬鉛筆頭等, 造成前牙畸形, 使得睡覺流口水。

正確做法:上下牙齒位置不正也可能會引起睡覺流口水, 最好去檢查一下自己的牙齒是否有畸形存在, 如果有的話儘快做牙齒矯正。


4睡覺姿勢錯誤

睡覺時流口水, 可能是睡覺姿勢不當引起的, 如趴在桌子上睡、側臥位睡覺等。 這種情況下, 只需適當調整睡覺姿勢, 就可減少流口水情況的發生。

正確做法:調整為正確的睡姿, 平躺在床上睡覺, 或者微微向右側臥睡覺為好。

5疾病因素

患有下文談到的五種疾病的話, 容易造成睡覺流口水, 要格外引起重視哦。

睡覺流口水要小心五種疾病

有時睡覺流口水並沒有那麼簡單, 或許是下列五種疾病的先兆, 要保持警惕哦。

1中風先兆

如果突然出現睡覺流口水, 晨起後對著鏡子笑一笑, 如果伴有口角歪斜或頭痛等症狀, 那麼發生中風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正確做法:對於這種情況切不可掉以輕心, 應立即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防患於未然。

2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會導致大腦和肌肉缺血、缺氧, 從而造成面部肌肉鬆弛;加上老年人吞咽能力減弱, 導致睡覺流口水。 如果老年人睡覺時常流口水, 雖然沒有口角歪斜、眼睛閉合不嚴等症狀, 也應儘早去醫院檢查。


正確做法:要重點檢查是否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

3神經紊亂

當人用腦過度、極度疲勞以及服用某些藥物後, 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睡覺時可能出現副交感神經異常興奮, 使大腦發出錯誤信號, 從而引起流口水。

正確做法:在這種情況下要多休息, 合理調整身心狀態, 避免因免疫力下降而引起各種疾病。

4面神經炎

面部受涼、吹風或感冒之後, 可能會出現睡覺流口水的現象。 這類患者往往還伴有眼睛閉合不嚴、口角歪斜等症狀。

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 貝爾麻痹, 俗稱“面癱”, “歪嘴巴”、“吊線風”),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 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它不受年齡限制。

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正確做法:應及早治療,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消除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為主, 後期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為其主要治療原則。

5口腔炎症

口腔不注意衛生, 一不小心引發空腔炎症, 而口腔炎症會促進唾液分泌, 引起口腔疼痛導致流口水。 一般情況下, 經過治療炎症消除後, 流口水的現象會自行消失。

正確做法:第一, 要注意飲食。 多食水果、蔬菜, 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第二, 要定期洗牙, 預防牙結石及牙周病的發生。 第三, 發現蛀牙及時補牙。 第四, 要注意刷牙方法, 最好是豎刷, 早晚刷牙, 飯後漱口。

睡覺流口水的防治方法

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注意口腔衛生

飯後不要立即就寢, 晚飯不要吃得過多或過多食用油膩、粘糯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另外, 還要養成飯後漱口、睡前刷牙等良好的衛生習慣, 以減少口腔內炎症的發生。

二、調節睡眠姿勢, 選擇優質的枕頭

晚上睡覺時, 儘量選擇仰臥的姿勢, 趴著睡、側身睡都比較容易流口水。 另外,應該減少枕頭對頭頸不的壓迫,選擇優質的枕頭。

三、服用健脾固腎中藥

經常睡覺流口水主要是脾胃虛弱造成的。最好多加注意身體,及時調補。平日可多服食健脾固腎的中藥調補,如蓮子、芡實和淮山,脾虛一般不會單一出現,或夾寒,或兼熱,或有氣滯之象,所以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劑。要調理好脾虛,你需要請中醫為你辯證清楚後,用藥才會見效,否則雖脾虛有所好轉,而其它症狀會隨之而起,得不償失。

另外,應該減少枕頭對頭頸不的壓迫,選擇優質的枕頭。

三、服用健脾固腎中藥

經常睡覺流口水主要是脾胃虛弱造成的。最好多加注意身體,及時調補。平日可多服食健脾固腎的中藥調補,如蓮子、芡實和淮山,脾虛一般不會單一出現,或夾寒,或兼熱,或有氣滯之象,所以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劑。要調理好脾虛,你需要請中醫為你辯證清楚後,用藥才會見效,否則雖脾虛有所好轉,而其它症狀會隨之而起,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