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蕹菜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拼音名】Wènɡ Cài Gēn

【別名】甕菜根(《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旋花種植物蕹菜的根, 9~10月採收。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蕹菜條。

【性味】《重慶草藥》:味淡, 性平, 無毒。

【功能主治】

治白帶, 虛淋, 齲齒痛。

①《分類草藥性》:專治婦人白帶, 虛淋, 久咳, 盜汗。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 行氣消腫。

【附方】

①治癆傷肺熱吐血:蕹菜根半斤, 白茅根四兩, 紅莧菜根四兩, 鮮山紅根二兩, 棕樹根一兩。 燉, 加肉、白糖服。 (《重慶草藥》)

②治婦女白帶:蕹菜根一斤, 白木槿花根半斤。 燉肉或燉雞服。 (《重慶草藥》)

③治齲齒痛:蕹菜根四兩。 醋水各半同煎湯含漱。 (《廣西藥植圖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