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巧搭配致營養均衡 避熱量過剩保健康

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 想吃什麼有什麼, 但是, 吃得好並不等於營養就好。

在日常飲食當中, 我們最應該注意什麼呢?

當下很多孩子都有偏食的不良習慣,

這將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 而營養配餐在潛移默化當中, 則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結構。 青少年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過程中, 需要各種營養來促進自己的發育, 而這些營養成分主要來源於日常的飲食當中, 營養配餐就是將食物中的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等通過合理的搭配, 保持在一種平衡的狀態下, 讓青少年健康地生長發育。 除了青少年, 對於我們每一個成年人來說, 膳食平衡是不是也非常必要呢?

一般來說, 中年人的社會交往比較多, 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 往往會不知不覺地造成熱量過剩。 如果這些熱量沒有被及時地消耗掉, 就很容易變成脂肪儲存起來, 從而使人越來越肥胖。

另外, 如果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 還容易引起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的疾病。 所以, 中年人應該通過調節飲食來控制多餘的熱量攝入。 那麼, 老年人的膳食又應該如何安排呢?

老年人特別要注意滿足蛋白質攝入量。 我們曾經在醫院做過調查, 結果發現, 不管是健康人群還是手術以後的病人, 當他步入到老年, 比如說60歲或者65歲以後, 他體內蛋白質的含量會比中青年時大大地下降。 這種下降導致的結果就是老年人抗病力減弱, 平時可能感到乏力、疲倦等等, 從而對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所以, 對於老年人來說, 合理地補充蛋白質實現膳食的平衡非常重要。

那麼, 怎麼做到膳食平衡呢?

首先一條, 食物要全面, 這是我們一切營養的基礎。 換句話說, 我們的食譜要廣泛。 什麼道理呢?人每天或者一生需要的營養素幾十種, 這麼多的營養素很難靠一種或者兩種食物就能滿足。 所以, 我們只有把食譜擴大得盡可能廣泛, 食物種類盡可能多, 才能滿足這些營養素的供給需要。

廣泛地攝取食物是膳食平衡的基礎, 科學地進行搭配才能真正地實現平衡, 那麼怎麼來搭配呢?

食品的合理搭配要從科學的分配入手, 總的來說, 食品可以分為五大類:第一類是五穀雜糧, 第二類是蔬菜水果, 第三類是雞鴨魚肉蛋, 第四類是奶和豆製品, 第五類是植物油和純熱能的食品。 這五類膳食構成一個膳食的金字塔, 食品的攝入量越向上越小, 可以看出穀物是基礎。

現在有些朋友有一種不太正確的認識, 覺得穀類吃多了可能會胖, 可能血糖會高, 所以就把穀類減得儘量少, 餓了就吃炸雞, 吃肥肉, 吃副食, 結果導致什麼呢?第一, 肥胖控制不住。 為什麼呢?因為攝入的油脂高, 能量會上來。 第二, 血糖控制可能也不一定好。

所以, 我們仍然不能離開穀類為基礎。

保證主食的攝入量, 可以提供給人體充足的熱量, 而蛋白質的補充, 對我們來說, 同樣十分重要。 一個人每天需要攝取85克左右的蛋白質。 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差異很大, 像米、面這樣的穀類產品, 蛋白質的含量大約為8%到10%,

而像肉、蛋、奶這一類的食品, 蛋白質的含量可以達到16%到20%。 顯然, 同等重量的植物性食品和動物性食品中的蛋白質的含量是不一樣的。 除了量上的不同, 它們在營養價值上有什麼差異嗎?

最主要的不同表現在它們的質上。 所謂質上的不同, 就是結構比例上不同, 就是蛋白質裡頭的核心構成單位——氨基酸的種類和模式不同。 我們在營養學上有一種指標來評價它的價值的高低, 叫氨基酸評分。 這個評分越高, 說明它的價值越高。 雞蛋的評分可以到96分。 如果人體的總分數是100的話, 雞蛋達到96分, 這個比例就非常高了。 而大米可能只有60多分。 雖然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價值上有差距, 但是誰也離不開誰。 如果把大米和雞蛋、肉、菜混在一起吃, 那麼,它的氨基酸評分能從60多分上升到80多分,甚至更高。

大家都想在飲食上儘量做到營養平衡,不過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每頓飯都做到平衡是不太可能的,有的時候在一天當中平衡起來都有一些困難,那怎麼辦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靈活一些,把這個週期適當地延長,只要幾天甚至是一個星期總體上達到平衡就行了。

那麼,它的氨基酸評分能從60多分上升到80多分,甚至更高。

大家都想在飲食上儘量做到營養平衡,不過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每頓飯都做到平衡是不太可能的,有的時候在一天當中平衡起來都有一些困難,那怎麼辦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靈活一些,把這個週期適當地延長,只要幾天甚至是一個星期總體上達到平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