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白芍藥】白芍藥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藥圖片

白芍藥(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稱白花芍藥, 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 別名又叫將離、金芍藥、杭芍、東芍、芍藥。

【化學性狀】

白芍含有芍藥甙、牡丹酚、芍藥花甙、苯甲酸、揮發油、脂肪油、樹脂、鞣質、澱粉、糖類、黏液質、蛋白質等成分。

【性味歸經】苦、酸, 微寒。 入肝、脾經。

【功效】

養血柔肝, 緩中止痛, 斂陰收汗。 治胸腹脅肋疼痛, 瀉痢腹痛, 自汗盜汗, 陰虛發熱, 月經不調, 崩漏, 帶下。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 肝區痛, 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 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

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 四肢拘攣疼痛, 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 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食;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服用中藥藜蘆者忌食。

【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 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麴黴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 顯著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 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同作用, 並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食用方法】

芍藥通過不同的炮製方法, 能夠產生不同的功效。 白芍生用斂陰平肝作用較強;白芍炒後長於養血和肝, 多用於肝旺脾虛痛瀉者;白芍酒炒後偏於養血活血, 血虛兼寒凝血瘀之證最宜;白芍醋炒增強柔肝止痛之力。

①《本經》:“主邪氣腹痛, 除血痹, 破堅積, 治寒熱疝瘕, 止痛, 利小便, 益氣。 ”

②《別錄》:“通順血脈, 緩中, 散惡血, 逐賊血, 去水氣, 利膀胱、大小腸, 消癰腫, (治)時行寒熱, 中惡腹痛,

腰痛。 ”

③《藥性論》:“治肺邪氣, 腹中疞痛, 血氣積聚, 通宣臟腑擁氣, 治邪痛敗血, 主時疾骨熱, 強五臟, 補腎氣, 治心腹堅脹, 婦人血閉不通, 消瘀血, 能蝕膿。 ”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

⑤《日華子本草》:“治風補癆, 主女人一切病, 並產前後諸疾, 通月水, 退熱除煩, 益氣, 治天行熱疾, 瘟瘴驚狂, 婦人血運, 及腸風瀉血, 痔瘺發背, 瘡疥, 頭痛, 明目, 目赤, 胬肉。 ”

⑥《醫學啟源》:“安脾經, 治腹痛, 收胃氣, 止瀉利, 和血, 固腠理, 瀉肝, 補脾胃。 ”

⑦王好古:“理中氣, 治脾虛中滿, 心下痞, 脅下痛, 善噫, 肺急脹逆喘咳, 太陽鼽衄, 目澀, 肝血不足, 陽維病苦寒熱, 帶脈病苦腹痛滿, 腰溶溶如坐水中。 ”

⑧《滇南本草》:“瀉脾熱, 止腹疼, 止水瀉, 收肝氣逆疼, 調養心肝脾經血, 舒經降氣, 止肝氣疼痛。 ”

【宜食】

血虛陰虛、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自汗易汗盜汗、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

【忌食】

白芍性寒, 虛寒性腹痛泄瀉者以及小兒出麻疹期間不宜食用;此外, 服用中藥藜蘆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應用注意事項】

1.陽衰虛寒之證不宜單用。

2.凡中寒腹痛、中寒腹瀉、腹中冷痛、腸胃虛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6~15克, 入煎劑, 或入丸散。 斂陰平肝治痢多生用, 柔肝和脾止痛多炒用, 酒炒可減其寒性。

【存儲】

置陰涼乾燥處, 密閉, 防蛀。

【選購】

乾燥根呈圓柱形, 粗細均勻而平直, 長10~20釐米, 直徑1~1.8釐米。 表面淡紅棕色或粉白色, 平坦, 或有明顯的縱皺及鬚根痕, 栓皮未除盡處有棕褐色斑痕, 偶見橫向皮孔。

質堅實而重, 不易折斷。 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 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 氣無, 味微苦而酸。 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淨者為佳。

根條細瘦彎曲, 大小不等, 栓皮及鬚根痕較多, 質松, 粉性小, 斷面射線不明顯, 品質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