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砒石的功效與作用

砒石是一種中藥材, 這類藥物對疾病治療上可以涉及很多個方面, 所以在對砒石選擇之前, 一定要對它進行很好瞭解,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下。

【別名】 砒黃(《日華子本草》), 信砒(孫用和), 人言(《本事方》), 信石(《救急易方》)。

【來源】 為氧化物類 礦物砷華 的礦石。 目前多為毒砂、雄黃等含砷礦石的加工製成品。 少數為選取天然的砷華礦石, 多數為加工製成。 加工方法很多, 茲舉老法和新法各一種如下:

【原形態】 ①砷華

【性狀】 有紅信石、白信石兩種, 藥用以紅信石為主。

【化學成份】 砒石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或名亞砷酐,

白色, 八面體狀結晶。 三氧化二砷加高熱可以昇華, 故精製比較容易;昇華物普通名砒霜, 成分仍為As2O2。 紅砒是除含As2O2外尚含紅色礦物質的一種砒石。

【藥理作用】 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劑的基本藥理和毒理。 砷有原漿毒作用, 且能麻痹毛細血管, 抑制含巰基酶的活性, 並使肝臟脂變、肝小葉中心壞死, 心、肝、腎、腸充血, 上皮細胞壞死, 毛細血管擴張。 枯痔散中含有白砒, 如給兔耳每日塗敷, 可致幹性壞死, 以至脫落;實驗表明, 不含三氧化二砷的製品則無此作用。 枯痔散中含砷量為8~16%左右, 易自粘膜面吸收, 應用不當, 可致急性砷中毒。 作為殺滅蟲害的農藥, 誤服中毒者亦有報導。 急性中毒症狀有嘔吐、淘米水樣腹瀉、蛋白尿、血尿、眩暈、頭痛、紫紺、暈厥、昏睡、驚厥、麻痹,

以至死亡。 暴發型可無上述明顯症狀, 迅即發生虛脫、驚厥、麻痹而死亡。 一般認為砷與含巰基酶結合, 影響酶的活性, 從而嚴重干擾組織代謝, 出現中毒, 所以臨床急救時皆用二巰基丙醇解毒。

【炮製】 去淨雜質, 砸碎, 裝入砂罐內, 用泥將口封嚴, 置爐火中煆紅, 取出放涼, 研為細粉。

【性味】 辛酸, 熱, 有毒。

【歸經】 ①《本草求真》:"入腸、胃。 "

【功能主治】 劫痰截瘧, 殺蟲, 蝕惡肉。 治寒痰哮喘, 瘧疾, 休息痢, 痔瘡, 瘰鬁, 走馬牙疳, 癬瘡, 潰瘍腐肉不脫。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 1~2.5厘。 外用:研末撒、調敷或入膏藥中貼之。

【注意】 有大毒, 用時宜慎。 體虛及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多年肺氣喘急, 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錢半(研飛如粉), 豆豉一兩半(好者, 水略潤少時, 以紙裹幹,

研成膏)。 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極勻, 丸如麻子大。 每服十五丸, 小兒量大小與之, 並用臘茶清極冷吞下, 臨臥, 以知為度。 (《本事方》紫金丹)

【各家論述】 ①《綱目》:"砒乃大熱大毒之藥, 而砒霜之毒尤烈, 鼠雀食少許即死, 貓犬食鼠雀亦殆, 人服至一錢許亦死, 雖鉤吻、射罔之力, 不過如此, 而宋人著《本草》, 不甚言其毒, 何哉?此亦古者礐石之一種也。 若得酒及燒酒, 則腐爛腸胃, 頃刻殺人, 雖綠豆、冷水亦難解矣, 此物不入湯飲, 惟入丹丸。 凡痰瘧及呴喘, 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 但須冷水吞之, 不可飲食杯勺之物, 靜臥一日或一夜, 亦不作吐;少物引發, 即作吐也。 其燥烈純熱之性, 與燒酒焰消同氣。 寒疾濕痰, 被其劫而怫越頓開故也。 凡頭瘡及諸瘡見血者,

不可用此, 其毒入經, 必致殺人。 "

【臨床應用】 ①治療結核病

【摘錄】 《*辭典》

【出處】 出自《開寶本草》。

雖然砒石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 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 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 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