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本草圖經》:栝樓, 今所在有之。 皮黃肉白, 三、四月內生苗, 引藤蔓, 葉如甜瓜葉, 作叉, 有細毛。 七月開花, 似葫蘆花, 淺黃色。 實在花下, 大如拳, 生青, 至九月熟, 赤黃色。 其實有正圓者, 有銳而長者, 功用皆同。
2.《綱目》:栝樓, 其根直下生, 年久者長數尺, 秋後掘者結實有粉, 夏月掘者有筋無粉, 不堪用。 其實圓長, 青時如瓜, 黃時如熟柿, 山家小兒亦食之。 內有扁子, 大如絲瓜子, 殼
【拼音名】Guā Lóu
【英文名】Snakegourd Fruit, Smakegourd Seed
【別名】果裸、王菩、地樓、澤巨、澤冶、王白、天瓜、瓜蔞、澤姑、黃瓜、天圓子、柿瓜、狗苦瓜、野苦瓜、杜瓜、大肚瓜、藥瓜、鴨屎瓜、山金匏、大圓瓜、吊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2.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採收和儲藏:按成熟情況, 成熟一批採摘一批。 采時, 用剪刀在距果實15cm處, 連莖剪下, 懸掛通風乾燥和晾乾, 即成全瓜蔞。
【原形態】攀援藤本, 長可達10m。 塊根圓柱狀, 肥厚, 富含澱粉。 莖較粗, 多分枝, 具縱棱及槽, 被白色伸展柔毛。 葉互生;葉柄長3-10cm, 具縱條紋, 被條柔毛;卷鬚3-7分歧, 被柔毛;葉片低質, 輪廓近圓形或近心形, 長寬均約5-20cm, 常3-5(-7)淺裂至中裂, 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粗齒, 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 先端鈍, 急尖, 邊緣常再淺裂, 基部心形, 彎缺深3-4cm, 表面深綠色, 粗糙, 背面淡綠色, 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 基出掌狀脈5條, 細脈網狀。 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常生長於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或在自然分佈區骨,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北、中南、華東及遼寧、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培溫暖潮濕氣候。 較耐寒, 不耐乾旱。 選擇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地塊栽培為好。 不宜在低窪地及鹽鹼地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根及壓條繁殖, 生產上以分根繁殖為主。 種子直播:9-10月選橙黃色短柄的成熟果實。 翌春於3-4月間, 將種子用40-50℃溫水浸泡1晝夜, 取出晾乾, 並經用濕砂催芽, 按穴距2m下種, 上覆土3-4cm。 播後15-20d出苗。 分根繁殖:北方在3-4月份, 南方在10-12月份, 將塊根和蘆頭全部挖出, 選擇無病蟲, 新鮮的作用種, 分成7-10cm的小段。 注意雌、雄株的根要適當搭配, 以利授粉。 按行株距2m×0.3m挖穴播種, 1個月左右即可出苗。 壓條繁殖:在夏、秋季, 將健壯莖蔓拉於地面,
田間管理 栽種後, 每年春、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 每次中耕除草後, 均結合施肥。 當莖蔓生長至30cm以上時, 需搭棚架引蔓上架。 莖蔓上架後, 注意修枝打杈, 去掉弱蔓、徒長莖蔓, 過多腋芽分枝, 促使養分集中, 以利結果。 開花結果期應進行人工授粉, 重施基肥。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黃守瓜, 成蟲5月開始咬食葉片, 幼蟲蛀食根部。 幼期可用30倍煙鹼水灌根。 瓜蔞透翅蛾, 月開始蛀食莖蔓, 引起整枝枯死。 瓜蚜, 為害幼嫩心葉。 還有黑足黑守瓜等為害。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類球形或寬橢圓形, 長7-10cm, 直徑6-8cm。 表面橙黃色, 皺縮或較光滑, 頂端有圓形的花柱殘基, 基部略尖, 具殘存果梗。
以個整齊、皮厚柔韌、皺縮、色杏黃或紅黃、糖性足、不破者為佳。
【炮製】去柄, 洗淨, 置蒸籠內蒸至稍軟, 壓扁, 切成塊。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歸經】歸肺;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寬胞散結;潤燥滑腸。 主肺熱咳嗽;胸痹;消渴;便秘;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2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
脾胃虛寒, 大便不實, 有寒痰、濕痰者不宜。
1.《本草便讀》:冷滑大腸, 脾虛無火、大便不實者不可用。
2.《本經逢原》:脾胃虛及嘔吐自利者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