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激起千層浪 晨練=慢性自殺嗎
近日, 潘石屹在某訪談節目中提出, 晨練等於慢性自殺, 而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在於空氣中的PM2.5。 一石激起千層浪, 該不該繼續晨練?成了近期熱議的話題。
清晨5點, 市區的駱賓王公園已經是熱鬧非凡, 無論是草坪上, 還是在湖邊, 都可以看見或跑步或打太極拳的晨練者。 在晨練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的人們看來, 如果取消自己的晨練計畫, 顯然是件“傷筋動骨”的傷心事。
市環保監測站駱站長告訴記者, 清晨的PM2.5濃度是一天中最高的, 這是因為經過一個晚上的沉澱, 很多懸浮顆粒都以水汽的方式存在, 汽車排放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物、鉛等有害污染物質也附著在地面, 如果沒有風雨, 當地面溫度較低時, 空氣中釋放出的污染物的含量很高。 很多人習慣一大早就去晨練, 認為清晨空氣新鮮、污染少, 此時晨練有益健康。 但在秋冬季節, 這個傳統說法並不科學。
冬季的氣溫已經開始漸露猙獰。
深冬也是陰霾天的高發季。 環保局的監測平臺顯示, 近日義烏持續多日霧霾天, 昨日, 義烏城區大霧彌漫。 霾和霧的區別在於水汽含量的大小。 當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叫霧, 低於80%叫霾。 和單純的霧相比, 霾就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了。 霾天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 因為霾天容易引發人體呼吸系統、肺部和血液疾病,
霾天還會影響人的情緒。 因為終日灰霾繚繞, 太陽光弱, 人體中的松果體會分泌出較多的松果體素, 使得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降低。 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 一旦減少, 細胞就會“偷懶”, 變得極不活躍, 人也就會顯得沒精打采。
正是因為霾天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所以出現霾天時, 市民最好還是停止晨練和傍晚散步, 出門最好戴上口罩。 一直等待到風吹散霾時, 才能開窗通風, 進行各種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