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中風高發 怎麼避免癱瘓失語後遺症?
本報訊 入冬第二天, 氣溫驟降, 心腦血管中招的不少。 昨日上午, 萬承志堂·大承醫院的神經康復科連著送來三位中風病人, 都是50歲左右的中年人。
52歲的小秦媽媽就是其中之一。
接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的學術傳承人趙曉峰教授, 當即給小秦媽媽紮了針灸。
趙教授表示, 70%以上的中風病例發生在秋末和冬季, 因此, 醫生把中風稱之為“秋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 “有些病人挺可惜的, 中風偏癱3~6個月以後才來康復治療, 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
趙曉峰教授提醒, 有些病人家屬覺得, 康復治療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
“神經康復遠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 必須在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和康復護士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 根據每位元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然後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還要配合飲食調理、心理疏導等。 ”趙教授直言, 現在很多需要神經康復的病患只能在家療養, 很重要的原因是醫療資源的緊缺, 導致大醫院床位緊張。 神經康復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時間和專業、正規的住院治療。
據悉, 目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出任萬承志堂·大承醫院名譽院長, 中國工程院石學敏院士國醫大師工作站正式成立, 石院士團隊也同時入住醫院,
每週三~周日, 院士團隊的主要專家趙曉峰教授都會坐診萬承志堂·大承醫院, 為住院病人親自診治。
本週三和週四下午1:30~2:30, 趙曉峰教授還將在該院二樓康復講座區跟公眾分享乾貨——“如何預防老年常見病”。 本報記者 鄭琪
趙曉峰教授簡介
師承于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教授和國家級名中醫武連仲教授, 是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 也是中國針灸學會刺絡與拔罐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實驗醫學委員會委員。
趙教授長期從事針灸臨床及應用基礎研究, 擅長於針、藥、拔罐、艾灸結合治療中風病、頸肩腰腿疼痛、月經病、頭痛眩暈、亞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