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青箭的功效與作用

青箭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Qīnɡ Jiàn

【英文名】Herb of Drooping Clinacanthus

【別名】柔刺草、竹枝黃、竹橫、剽黃、小接骨、竹葉青、竹兒王、竹節王、拔彈藤、柔枝節骨草、鱷嘴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應酬科植物扭序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inacanthus nutans (Burm. F.) Lindau [Justicia nutans Burm.f.]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切段,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扭序花 高大草本。 直立或有時攀援狀;莖圓柱表, 幹時黃色, 有細密的縱條紋。 葉對生;葉柄長約6mm;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5-11cm, 寬1-4cm, 先端彎尾狀漸尖, 基部稍偏斜, 近全緣;側脈每邊5-6條。 花序緊縮成頭狀, 生於分枝頂端, 花序長1.5cm, 被腺毛;苞片線形, 長約8mm, 先端急尖;萼5深裂,

裂片線狀披針形, 被腺毛;花冠深紅色, 花冠管基部較狹而稍彎曲, 向上漸大, 冠桅二唇形, 上唇直立, 披針形, 2形裂, 下唇長圓狀三角形, 3淺裂;雄蕊2, 著生近花冠管喉部, 花藥1室;花盤環狀, 子房無毛, 每室有2個胚珠, 花柱細線狀, 柱頭單一。 蒴果。 花期4-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疏林或灌叢內。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帶葉枝條。 莖表面具細緻縱行紋理, 嫩枝有短柔毛。 葉對生, 多皺縮或破碎, 完整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 有的略彎曲呈鐮刀狀, 長3-11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有細齒;具短柄。

【化學成份】根莖含羽扇豆醇(lupeol), 白樺脂醇(betulin)和β-穀甾醇(β-sitosterol)[1]。

【性味】味微苦;淡;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舒筋。

主濕熱黃疸;風濕痹痛;月經不調;跌打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或搗汁塗。

【各家論述】

1.《廣西植物名錄》:調經, 去瘀, 消腫, 止痛。 治跌打骨折, 貧血, 黃疸, 風濕。

2.《中草藥植物》:有清肝利膽作用, 治療黃疸和肝炎腹水。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