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系香囊驅疫保健康
香囊, 以錦製作, 也稱“錦囊”或“錦香袋”。 一般系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 也有的系於床帳或車輦上。 三國魏朝繁欽在《定情》中詩雲:“何以致叩叩, 香囊系肘後。 ”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輦綴五色香囊, 每出遊芬香滿路。 由於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 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 佩帶香囊之俗, 也在民間盛行。 “榴花角黎鬥時新, 今日誰家酒不樽。 堪笑江湖阻風客, 卻隨蒿葉上珠門。 ”這首古詩是描述當時人們歡度端午佳節的種種習俗。 端午節前後, 人們除了吃棕子、插艾葉以外, 還要給孩子們帶上香囊。
早在兩千多年前,
佩香囊, 雖是一種民俗, 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 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 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 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 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術、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藥, 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 香袋有長方形、正方形, 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雞心形、菱形等, 上繡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 款式極為精美, 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也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
近幾年來, 我國醫學界對傳統香袋的配方進行研究, 作了許多藥理試驗, 表明這種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可興奮神經系統, 不斷刺激機體免疫系統, 促進抗體的生成, 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 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同時, 藥物氣味分子被人體吸收以後, 還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 增加分泌液, 從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 增強食欲。
現在, 研究人員通過試驗發現, 讓兒童經常將香囊(袋)置於衣兜、枕邊, 對於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