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原因
月經期間發生劇烈的小肚子痛,
月經過後自然消失的現象,
叫做痛經。
多數痛經出現在月經時,
部分人發生在月經前幾天。
月經來潮後腹痛加重,
月經後一切正常。
腹痛的特點與月經的關係十分密切,
不來月經就不發生腹痛。
因此,
與月經無關的腹痛,
不是痛經。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
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
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
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
後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
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
也能引起小肚子痛。
繼發性痛經的原因,
多數是疾病造成的,
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
近年來發現,
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
也能引起痛經。
因此,
需要通過檢查,
確定痛經發生的原因之後,
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痛經的飲食調養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經期,
出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嚴重者腹痛劇烈,
面色蒼白,
手足冰冷,
甚至昏厥,
稱為“痛經”,
亦稱“行經腹痛”。
痛經常持續數小時或l—2天,
一般經血暢流後,
腹痛緩解。
本病以青年婦女較為常見,
是婦女常見病之一。
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
臨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氣血虛弱、濕熱下注等症。
飲食療法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應進食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
不宜吃得過飽,
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
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
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
月經已來潮,
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
如酸菜、食醋等,
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
不可偏食,
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
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蔔、橘子、佛手、生薑等。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
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
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